网站访问人数: 150090342

“驻”在田间地头 “助”进百姓心头——洪雅县将军镇阳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辛凯

www.gcdr.gov.cn (2025-04-08)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2023年8月,眉山日报社区域新闻部负责人辛凯被派往洪雅县阳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记录者到参与者,深感有幸有责更应有为。”面对全新的身份,辛凯快速适应角色转变,用真心点燃希望,用真情温暖山坳。

倾听民声,两年重点解决行路难

11月1日,深秋时节少有的暖阳天,阳坪村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小春播种,道路改造正在抓紧施工中,充满生机活力。

“路增宽了一米多,沟渠是新砌的,桥也够扎实!”阳坪村八组,村道改造扩宽后,“直角桥头”难题被彻底解决,村民苏仕连直夸“整得好”。

驻村一年多来,辛凯能真切感受到,认真倾听民声并努力付诸实施后,都会收到群众“点赞”。

“余书记,以后我们都是阳坪人了!”

“辛书记,以后我们就是‘战友’了!”

2023年8月9日,洪雅县2023年新一轮驻村干部见面会上,辛凯与阳坪村党委书记余光伦以这样的方式开始自我介绍。言谈间,大家都深感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重大。

驻村后第一次走访,是余光伦开车带着“逛了一圈”,山路狭窄蜿蜒曲折,急转弯处更是只见车头不见路。路上余光伦提到,村党委五年任期已过大半,基础条件还没有彻底改善,必须要加把劲。

阳坪村幅员面积12.9平方公里,由四个村合并,内部道路狭窄曲折、对外连接不畅,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百姓幸福的大难题。村民们对行路难有着形象描述:“一边是坎,一边是崖,错不开车,就只有一路按喇叭。”

群众有期盼,党员干部有干劲,如何破解落实?党建引领是“核心密码”,只有直面困难,才能凝心聚力找到突破。

“我们定个目标,用好各类资金,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争取两年时间,基本解决行路难。”2023年11月的例会上,辛凯的这一提议获得了村两委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广泛宣传,获得群众支持,也让大家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

图片11.png

现场协调解决修路问题

修路是大事,也会有方方面面的难题,需要多跑路、多沟通。辛凯和村两委商议,“前听民意、中盯质量、后看反馈”,工作队全程参与,并做好协调分工。为了解决用地问题,村里组织召开“坝坝会”广泛动员后,辛凯多次入户走访搜集意见,然后和村组干部汇商解决方案。由于事前充分考虑村民的疑惑,多方沟通到位,有效化解了矛盾。工程开工后,辛凯紧盯质量和进度,遇到有村民反应道路走向、沟渠修建等问题,及时赶到现场解决。道路完工通车后,他又及时回访,看能否满足通行需求,是否还需进一步优化。

图片22.png

紧盯道路改造安全质量

如今时间即将过半,“成绩单”成色几何?

去年至今,阳坪村争取落实资金700多万元,扩宽硬化道路6公里,新建道路3.8公里,安装路灯200盏,通行条件持续改善。目前,总投资600余万元的两座“卡脖子”桥梁已经进场施工,进村道路黑化和河道整治有望2025年实施。

“有了变化,村民们积极性更高,后面会越来越顺。”眼见各个项目推进顺利,辛凯对实现目标有了更大底气。

迈步向前,找路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改善后,推动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是阳坪面临的又一难题。2024年村集体经济预计突破30万元,入股分红占比较大,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必须开拓新路子,找到新的增长点。

阳坪村小余坪山上,阳坪村2024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产业路项目已经完工。这条产业路,当地村民们期待了多年,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路通了,下地采茶就方便了。”村民吴洪芳的两亩多茶园在山沟里,家住在山岗上,以往走路一个来回,快则半小时,慢则40多分钟,如今骑车仅需几分钟。

以工代赈项目修建的不仅仅是一条路,“村民自建”模式积聚了民心,实施中开展的茶叶种植、工程建设等培训提升了群众就业致富技能。

“有了好的基础,产业发展一定要更有干头。”如何发挥项目的后续效应,辛凯与村两委谋划起了下一步打算,依托茶叶、水稻、果蔬等产业基础,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与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合作发展。

2007年参加工作后,辛凯一直在眉山日报社工作,经常走村入户,2022年还走进全市20多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没曾想,这些采访对象,会是今后的学习对象。

“对比优秀村,我们不光要看到差距,还要看到优势。”与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村民交流中,辛凯时常引导大家从特色里找出路。在他看来,阳坪至少有三大优势。一是产业基础好,仅茶园就有4500亩,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4家,年产值约2000万元,还有近2000亩的李子、梨子等特色水果。二是地理位置好,紧邻洪雅县城和高速路口,蜿蜒山腰谷底的新建产业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以在茶叶、水果产业中叠加农旅。三是齐心谋发展的意愿强烈,种植户们有抱团发展的意愿和打算,如果找对方法,就可能激发更大活力。

图片33.png

与种植大户交流,了解需求意愿

“我们打算通过‘支部+村集体经济+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和管护机制,争取实现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村民富裕三重效果。”在前期探讨和思维碰撞中,辛凯和村两委对集体经济运行思路逐渐成型,准备从茶产业开始试水。

不久前,洪雅县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干部外出学习时,辛凯特别留意了适合阳坪的学习对象,准备组织村组干部、种植大户、脱贫户前往参观,在开阔眼见的同时激发谋发展的热情。“秋冬季是收获季,大家去看看学学,争取学有所成。”

脚沾泥土,用真情去传递温暖

驻村工作,既要关注发展,更要守牢防返贫底线,入户走访精准施策是辛凯和队员们的必修课。“每家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必须对症下药,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因病因灾、缺少劳动力、技能不足……这些都是脱贫户们致富增收路上面临的难题。每次走访中,辛凯都会详细了解近期生产生活情况。每当见到村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他心里就会轻松许多。

“他住院去了,我心里好难受。”一次走访脱贫户张文超家时,妻子李应芬很是担忧。李应芬和儿子张武林都有智力残疾,张文超是家里的顶梁柱,农闲时在县城蹬三轮车补贴收入。对于这样的困难家庭,辛凯特别关注,时常入户了解情况。后来得知,张文超恢复较好,能继续挣钱养家。

今年7月走访中,从特校毕业后的张武林提到,想去工作减轻家里负担。辛凯和队员商议,先对接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如果条件允许,再联系其他工作。有了工作和收入,张武林格外开心,每次走访时,都会高兴地说:“谢谢叔叔!我能挣钱了。”

依靠当地茶产业,脱贫户伍春祥在家里建起了小作坊,每年收入10多万元。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还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发展。在阳坪村,像伍春祥一样通过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户还有很多。

图片44.png

走访脱贫户,关心生活情况

对于部分仍然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辛凯和村两委商议,通过整合资源、落实帮扶政策、开展技术宣传、提供就业指导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确保无一例返贫。帮扶单位眉山日报社每年落实资金8万元用于支持困难家庭发展产业。

阳坪除了茶叶,还有梨子、土鸡、李子等特色农产品,助力销售也是帮扶增收的有效办法之一。脱贫户杨福祥收入主要靠养鸡,只要得知有人要买鸡,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真武山梨园红梨成熟季,辛凯邀请媒体记者走进梨园拍摄视频发布,让更多人知道阳坪还有这么好吃的梨子。

“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必须跑好‘接力赛’。”驻村后,工作队三名队员“一对一”帮扶对党建、民生、财务进行指导,提升了村干部业务能力。如今,村干部面临新老交替,第一书记如何担起责任,做好传帮带,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效能,继续办好群众的事,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将是辛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