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雄飞,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3月出生,现任资阳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一级主任科员。2022年5月,江雄飞被选派到乐至县石湍镇普明寺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狠抓党组织建设、推动村基础设施升级、做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足的乡村振兴之路。
安装自来水,解决饮水之困
2022年5月,他来到普明寺村,正逢高温干旱天气,村民反映最强烈的就是饮水问题,年代久远的机井在极端天气下显得力不从心,供水不足且水质堪忧,宛如每个村民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了村民饮水安全,他立即着手与自来水公司、水务局等相关单位沟通,争取项目支持。在农发行资阳市分行大力支持下,成功争取到自来水工程,同时,项目单位允诺将每户减免2000元安装费用,但需将工程造价控制在200万元以内并在年内启动建设。
为了推动自来水工程顺利实施,他起早贪黑、不辞辛劳。面对有限的资金预算和紧迫的时间,与自来水公司进行了一次次详尽的勘查,实地踏访、规划路线,深入每一条可能铺线的路径,他亲身走访脱贫户,听取他们的声音。与村干部们仔细评估每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资金筹措到技术支撑,每一步都是充满挑战,却又义无反顾。在这过程中,最让他感动的是村民们的支持和期待。每次到施工现场,都会有村民上前和他攀谈“江书记,什么时候水管铺设到我们队上?”“管道路线要是不好协调,可以埋我的土里面,我全力支持”,他们眼中充满了希望,有时候还会送上一杯水、一个刚从地里摘下的水果,这些简单的举动让他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他深知,解决饮水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更是提升村子整体生活质量、增强村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终于,自来水在年底前通到了每一户村民家中,看到清澈的水流出龙头的瞬间,村民们纷纷露出了笑容。这一工程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那些曾经历过挑水担水的老人,如今也能在自己的院子里方便地用上自来水,这不仅让他们的生活便利了许多,也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改变的可能。
普明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规划自来水建设方案
打通断头路,开辟出行新路
经过这些年来接续努力,在他就任前,普明寺村仅剩最后一条路未硬化打通,在其他问题相继解决后,断头路逐渐引起他的重视。这条路是五队的生产道路,直线距离只有300米,但村民需要驾驶农用车绕行1.5公里才能到达自己的田地,这不仅增加了劳作成本,更影响了村民的生产与生活。了解到这个问题后,他迅速向市交通运输局汇报,并成功得到市县两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迅速启动了断头路的修建工程。
作为交通人,他深知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到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与沿线群众协调,与施工人员沟通,确保工程的高效推进。最终,从汇报项目到断头路通车用时不到一个月时间。“以前去地里面太恼火了,现在好了,走这条新路快多了。”看到村民们轻快地走在新修的道路上,他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改变老百姓生活的点滴,也是他工作的意义所在。
第一书记江雄飞监督指导断头路修建
改造撂荒地,壮大集体经济
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耕作渐渐成了村民心中的难题。他走访调研中也了解到,全村处于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85%的土地均为基本农田,同时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改变村子的集体经济现状迫在眉睫。他与村两委共同商量,成功争取到全村160亩农田整理项目。同时,与村民们商议达成一致,整理后的三年内,农田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与种植,这期间免收承包费。三年到期后,再与村民们商讨是否延期但有偿交由村集体耕种。
机械化收割集体种植的水稻
2022年和2023年,普明寺村连续两年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增长,在这个模式获得初步成功后,他们今年又争取到500亩农田整理项目,预计到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将再次翻番。村民蒲大爷兴奋地说:“现在无人机、旋耕机等现代化机械在村上跑去跑来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多了,我们老人家心里更踏实了。”从此以后,普明寺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小农经济,而是朝着更加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责任在肩,砥砺前行。在这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中,他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行动,需要他们这些第一书记脚踏实地去实现。解决一个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每一次成功都令他感到温暖和鼓舞。路还有很长,但他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大道将越走越宽,他也会继续为普明寺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