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誓言,肩负起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不忘初心,恪尽职守,以村为“家”,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他就是雅安市委宣传部派驻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第一书记华威羽。
房屋暖民心筑牢幸福根基
“不下雨就没事,一下雨到处漏。”万年村9组的脱贫户朱世华在自家客厅向华威羽诉苦道。朱世华一家居住的房屋从2014年修建至今,因常年日晒雨淋,屋顶出现了漏雨现象,一到雨季,漏雨情况更为明显,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屋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华威羽发现万年村9组5户脱贫户的房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雨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华威羽迅速行动,联系专业的施工单位,争取派员单位资金,对屋顶进行全面修缮。施工过程中,他亲自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修缮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5户脱贫户的屋顶修缮完成,漏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脱贫户住上了放心安全的住房。
“我都80多岁的人了,要不是华书记的帮忙,我们只能一直住在‘水帘洞’了。”朱世华笑着说道。借此机会,华威羽带头在全村开展房屋安全大排查行动,书记抓、党员动、群众跟,迅速对全村600多户农户的房屋进行安全排查,排查中发现李春芳、李怀芬、辜玉清3户脱贫户的房屋存在漏雨情况,在今年10月全部修缮完成。
清泉润民心紧密干群关系
只要是群众的疾苦,就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要务。今年3月,万年村10组的群众向华威羽反映到,每到旱季就经常出现饮水困难。华威羽当即组织三名村干部前往10组了解情况,并跟随群众徒步2个多小时进入山里寻找水源。
“我们都是常年跑山的,华书记一点都没有落后,始终走在队伍前面。”10组组长余成文说道。在反复比对3个水源点后,华威羽一行终于在落差500米高的山腰找到了干净的山泉水,第二天他便组织当地村民购买水泥、砂石、水管等材料在大山中新修饮水池。在大家的努力下,不到三天时间,饮水池便修建完成,10组百姓成功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
持续关注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直被华威羽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第一书记,他始终以村民利益为首,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着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产业聚民心绘就方竹蓝图
在几任驻村工作队的接续奋斗下,万年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稳步推进,产业提档升级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华威羽带领工作队充分利用万年村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大驻村帮扶力度,巩固产业基础,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径。
2022年,万年村占地500余亩的“方竹产业基地”项目建成。为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华威羽提出建设150亩生态价值转化方竹示范区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他带领村组干部上门宣传政策,但第一步就吃了“闭门羹”,“土地是我的,我想种啥子就种啥子。”老党员郭光清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由于资金原因,150亩生态价值转化方竹示范区前期计划完成70亩,涉及2个村民小组,20户农户,郭光清就是其中一户。华威羽多次找到郭光清,耐心讲解政策,打开发展心结,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好处一一讲明,郭光清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他们其他乡镇种的贵州苗,四五年了才脚腕高,啥子时候丰产?啥子时候才能分红?”
华威羽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找到村里和竹苗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了解方竹的特点和竹笋的优势。通过充分走访,他发现本地“下山苗”生长快且竹笋价格稳定,适宜在万年村栽种。通过一问、二学、三调研,华威羽恶补完“竹子”的知识,他再次与村民围坐在一起,答疑解惑、提出想法、征求意见,这次大家消除了顾虑,都同意栽种本地方竹苗。最终,工作队和村“两委”顺利与32户农户签订入股协议。今年10月完成清林70亩,全部种植适宜当地发展的“下山苗”,探索出一套属于万年村的联农带农机制。
“土地给集体,我可以领清苗费;我在基地务工,可以领务工费;方竹丰产后,可以领股金;经济壮大了,我还可以领分红,何乐而不为呢?”村民陶用锦说道。
“要想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华威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辛勤付出、终有收获。2023年,万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实现3连升,四川电视台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在万年村挂牌,万年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同年,华威羽被评为荥经县优秀共产党员。
“帮忙不添乱,聚焦不散光,鼓劲不泄气。”这是华威羽的驻村心得。驻村以来,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始终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始终勇于创新,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在一线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