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洋,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12月生,巴中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2023年8月选派到巴州区化成镇长潭河村担任第一书记。
每当听到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传来,长潭河村的老百姓就知道是他们热心的孙书记来了,“孙书记,我家杀年猪你要过来哟......”朴实的语言浸透着老百姓的深情厚谊。
孙书记叫孙启洋,是巴中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的一名纪检干部,是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2023年8月他主动响应组织号召,奔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线,接任巴州区化成镇长潭河村第一书记。入村伊始,他走村访户,促膝谈心,遍访民情;到田间地头,问诊把脉,了解农耕生产。从李家梁到鼓儿沟,从王家碥到杨家湾,从唐家河到蔡家坡,长潭河村的犄角旮旯,他都摸得清清楚楚。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不把他当外人,都喜欢与他谈生活、论发展,他手里的“工作手册”记录了村里的点点滴滴、大事小情。
召开驻村工作例会
组织建设,一项都不能松
“没有一个好班子,咋能带领群众致富?”孙启洋清楚,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看基层干部,自己选派到长潭河村当第一书记,首要的任务就是搞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
长潭河村曾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但村“两委”班子还存在人心不齐、工作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孙启洋通过三个月时间,走遍了长潭河村每一户,得到了百姓“心声”,找到了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他把开展党建工作、激发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作为“发力点”,通过支部结对共建,民主生活会、阶段性工作总结、谈心谈话等方式,组织班子成员之间定期互相谈心,交换意见,凝心聚力。处处以团结协作为要、以相互配合为基,做到思想上互相学习、工作上互相支持、作风上互相促进,最大限度依靠集体智慧推动工作,凝聚整体力量干事创业,有功不居、遇过不推、补台不拆台,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重点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负面清单、“三重一大”等工作制度,及时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上好廉政党课,把牢发展党员“程序关”,充实发展党员“储备库”,使村上党建工作和党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迈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长潭河村党总支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产业发展,一刻都不能等
如何找到致富的源泉?这是横在孙启洋心中的一道难题。孙启洋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精神,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整合发展,想方设法争取农业项目,在培育传统产业和引导特色瓜蒌产业上下功夫,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在村民孙某家开展入户调查发现,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儿子,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孙子和年迈体弱的老人。通过对孙某家庭情况深入了解,制订了合理的规划,帮他申请了小额信贷、寻找农业技术人员帮带传授、联系部门对点帮扶,并帮助联系市场寻求销路。孙某在种植10亩瓜蒌的情况下,年收达4万多元,实现了稳定增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成功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孙启洋带领下,全村现有蓝莓园100亩、桃子园480亩、李子园200亩、瓜蒌85亩、淫羊藿20亩、辣椒30亩,初步形成了“一社一品”的产业格局。通过现场采摘、网络直播、线下销售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客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通过培养和带动,村里还涌现了李天相、孙开伍、李天林等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从根本上激发了全村产业发展活力,2023年度完成集体经济收入23.7万元。
查看集体经济淫羊藿长势情况
查看瓜蒌产业
项目帮扶,一点都不能少
“李大爷,我们又来看你了,近来身体怎么样?养的小鸡长得如何?”驻长潭河村工作队隔三差五都要到监测户李天才家走访,询问他家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实际困难,及时给予帮扶。今年为他家购买了52只小鸡,修建了养殖栅栏,送去了饲料,同时,为他的儿子提供务工信息,帮助他的女儿在化成镇实现就近就业,家里生活进一步改善。
孙启洋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和村“两委”班子多次去市、区相关部门汇报、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与区农村农业局、区自然规划局的衔接与沟通,142万元自然能提水项目、143万元地质灾害点整治项目均落户到村,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协调市福彩中心捐赠农资化肥4吨160包、区农村农业局1万元农资经费,推动完成80多亩撂荒地的耕种。积极协调区乡村振兴局,落实项目资金20万元,兑现了拖欠村民3年土地流转费。对接区民政局,申请20辆自行车,用于村公益事业,便于高效快捷为群众服务。从市社科联争取资金5万元,建成20米长的文化长廊;争取资金15万元,用于修建二社道路400米;从区民政局争取5万元、市民政局1.6万元困难帮扶资金,为36户困难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还为村民办实事10余件(次),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地灾点综合治理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百姓权益,一步都不能让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孙启洋俯下身子向群众学习,为群众解眼前困。驻村期间,他用三个月时间把全村389户情况摸了个底,对87户脱贫户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根据帮扶计划,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建立入户档案。一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满了全村重点困难户情况;一张更换了数次手机的电话卡,详细记录了每家每户的电话号码。对李某全家吃低保问题进行了纠正,及时将吴某的孩子纳入残疾人保障范畴,协调医疗保障部门解决了吴某的特殊门诊,及时向民政部门为罗某申请医疗救助,及时将五保户李某纳入分散供养……。针对长潭河村巩脱工作现状,孙启洋多次召开驻村工作专题会议,把巩脱工作和乡村振兴作为全村发展的战略重点,制订长潭河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精准施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入户宣传医保政策
“只有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孙启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眼下,他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带领干部群众完善扩大长潭河村的“致富版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