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268158

高山上的火焰——宣汉县老君乡排马村驻村第一书记向晴茜

www.gcdr.gov.cn (2025-04-08)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心系群众敢想敢干”,这是宣汉县老君乡排马村驻村第一书记向晴茜写在自己驻村日志扉页上的一句话,也是他在排马村的工作写照。

今年35岁的向晴茜是宣汉县应急管理局选派到老君乡的驻村干部,从2023年8月上任起,他用433个日日夜夜践行着“不忘初心”的信念,仿佛一团火焰一样,在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绽放。

热情似火群众关系打成一片

向晴茜1.png

“向书记嘛,那个年轻人要的,经常过来问我们,手脚也麻利……”一位晒太阳的老人笑呵呵地说着。

热情,爱笑,这是向晴茜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初到排马村的向晴茜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却是“冷”。

“没想到山上和山下的温差那么大,我穿的短袖,又刚好碰上下雨,冷的很。”

回想起初到排马村的情景,向晴茜记忆犹新:排马村地处老君乡东南方,距离场镇7公里,海拔一千多米,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破损严重。最关键的是村民的态度,他们似乎对新书记的到来漠不关心。

尽管条件与自己预想中的有所差距,但向晴茜并没有气馁,为了摸清情况,也为了取得村民信任,他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每到一户,向晴茜总会笑着跟村民打招呼,询问他们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对村“两委”的工作有什么建议,以及对村里今后发展的想法等等。问的时候,向晴茜的手里也没闲着,帮村民背一背东西、掰一掰玉米、或者打扫一下院坝什么的,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顺手的小事。就这样,从8月底到排马村之后,向晴茜花了三个来月的时间,走遍了排马村7个组、601户,这期间他只回了两趟家,手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排马村村民的建议和期望。而村民们对他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闻不问转变成亲切的“向书记”“向娃子”。特别是在今年7月份,村里韩国政夫妇子女都在外务工,只有两位老人在家。眼看暴雨严重,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存在倒塌的风险,向晴茜迅速带着村上的干部将老人家里的生活用品搬至安全场所,然后开车走了几十公里,亲自将两位老人送到他们子女家中,这才放心离开。“群众才是基础,跟村民们把关系处好了,工作开展得才顺利。”向晴茜说道。

向晴茜2.png

星火燎原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就像向晴茜自己所说,和群众打成一片、赢得他们的信任只是工作的开始,真正解决群众的困难、完成他们的期望才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中之重。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向晴茜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为了找到排马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他多次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召开碰头会,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带领大家到天生镇、庙安镇等地学习先进经验,考察成功案例。经过反复讨论,结合排马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向晴茜决定全力推动黄精等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他形象地比喻道:“我们有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叫摸着石头过河,小心探索,另一条腿叫放开胆子去干、大胆尝试。”伴随着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排马村的变化逐次展开。截止目前,排马村400亩“黄精”基地已经初见成效,基地采用“精粮”套种模式,实现了黄精、玉米双收益,解决就近务工50余人,给村民带来了新生活。村民杨文军说,“现在我不出门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工作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向晴茜还邀请技术专家到村指导,帮助村民科学种植石菖蒲、山柰等中药材。同时推动养殖业发展,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向晴茜说,他希望村里的产业能如同星火燎原一般越来越红火,真正帮助排马村的村民们实现致富增收。

向晴茜3.png

如火如荼村风村貌焕发新颜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村风村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向晴茜深知,村风村貌要实现真正改善,垃圾治理是第一个难关。为解决环境问题,他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村民家中,耐心讲解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积极倡导文明卫生习惯,定期组织村民清理道路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杂物。

为打造和睦乡村,他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村规民约,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环境保护等价值观融入其中,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鼓励村民传承优良家风,树立正面典型,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向晴茜依托新时代志愿服务站,组织村组干部、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全面收集村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向晴茜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河沟、每一处悬崖,最终在一处山洞里面找到了水源。

向晴茜4.png

在向晴茜的带领下,排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愈发完善,如今,全村已硬化村组道路46公里,改造山坪塘11口,配套建设渠堰12.3公里,房屋改造381户,成效明显。

提及未来,向晴茜表示,他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一步步做好现在的工作,一点点为排马村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既然驻村了,就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就要好好干、大胆干、用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