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268181

我以驻村帮扶为笔,绘就宁春村振兴新画卷——长宁县花滩镇宁春村驻村第一书记彭小兰

www.gcdr.gov.cn (2025-04-08)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2023年8月,长宁县政协机关干部彭小兰主动请缨,来到花滩镇宁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开启她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之路。

彭小兰右二.jpg

一、不畏难,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干部,肩上扛满担当志,人心凝聚会合强大力量

宁春村,幅员面积13.05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189户、4325人,现有脱贫户78户、226人。村内主要收入来源为生态种养殖、花卉苗木栽培及竹料采集。全村地形以浅丘为主,耕地面积8725亩,林地面积9580亩,森林覆盖率达51%以上,拥有小型水库1座,水域面积1050亩,最大蓄水量680万方。

宁春村是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面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传统种养殖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村里老弱病残数量多等困难,刚上任的彭小兰感到前路茫茫、不知所措。

彭小兰右一.jpg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办好农村的事情,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于是,她把建强班子作为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与村“两委”建立良好的关系,遇事共商,共同决策。利用开展主题党日、交心谈心等活动,凝心聚力,共绘蓝图。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拉近与村“两委”、党员、村民间的距离,增进情感。记得有一次,在前往筠连县学习考察的途中迷了路,车还陷在大山的泥坑里,左边是深渊万丈,右边是峭壁悬崖。天还下着大雨,就在大家进退两难之际,彭小兰主动站出来,组织大家下车推车,那一刻大家不管雨大、不管路滑、不管泥水污垢,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最终顺利地通过了险路,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为了尽快掌握村情民意,她开始深入田间地头,频繁走访农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和发展思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彭小兰积极思考,主动团结村“两委”,激发宁春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凝聚强大力量。

二、不怕苦,从政协人到兴农人,眼里充满鸿鹄志,产业振兴推动民富村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千条理、万条理,村强民富才是硬道理。如何因地制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是一项难题,更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必答题。

彭小兰左三.jpg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为了改变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依赖政策性补助和扶持思想严重等问题,彭小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组织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到村指导,依托水库资源发展环湖经济,打造生态康养基地。一方面,注重发展短平快的产业,比如种植蔬菜、中药材等,让困难群众短期内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聚焦长效产业发展,比如农村电商、太阳光伏、乡村旅游等,建立稳定增收机制,村民在家就能挣钱。

驻村一年以来,她先后负责组织策划了农民丰收节活动、“宁春杯”钓鱼邀请赛等活动,尽管资金紧张、人手不足,但通过多方奔走争取协调,最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被腾讯网等中省市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不仅提升了花滩镇农耕文化的知名度,也为宁春村带来了不少的流量,为今后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她说产业振兴的落脚点就是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只有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益,才能重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才能逐步变为现实。

彭小兰左四.jpg

三、不停歇,从驻村人到村里人,胸中装满群众难,为民解忧实现安居乐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芳华待灼,砥砺深耕。从驻村人到村里人,她以村公所为家,与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人间烟火,世间百态。脱贫户李德全今年61岁,终日瘫痪在床,儿子和儿媳都是精神三级残,14岁的大孙女是智力四级残,二孙女与小孙子还在接受义务教育,家里的所有重担都压在他的老婆陈昌银的身上,彭小兰被这个家庭的种种困境深深触动了。作为农村走出去的女干部,她对农村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她走进那间简陋却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小屋时,陈阿姨用她那长满老茧却温暖的手紧紧握住了彭小兰的手:“书记啊,我们不怕苦,就怕孩子没出路。”她的眼神中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渴望。基于这家的特殊困难,彭小兰和村“两委”干部有针对性地安排帮扶措施,积极对接政策,一方面为他们申请了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另一方面联系专业的康复机构,为智力残疾的未成年人提供定期的康复训练。同时,彭小兰还联系了爱心人士定期开展助学活动。

彭小兰左一 2.jpg

宁春村有不少空巢老人,他们或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无法自理。脱贫户李文彬和王天真夫妇便是其中典型,两位老人都已80多岁,儿子十多年前外出务工极少回家。彭小兰把这些空巢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每周都上门探望、陪老人聊天,发现老人脚指甲长了,便主动帮忙修剪。脱贫户许开云视力不佳,彭小兰知晓后,迅速联系县人民医院专家开展线上问诊,积极与镇级相关负责人对接,对许开云家的入户路进行改造,以方便老人出行。

彭小兰左一.jpg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彭小兰非常关注教育问题,她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告诉村里的孩子们,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未成年人关爱活动。王少祥一家,是村里的脱贫户之一。今年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的王少祥因病突然离世,留下一个精神三级残的老婆和三个还在上学的孩子。面对这种突发困难户,彭小兰和村“两委”立即开展帮扶工作,把王少祥的遗孀送精神病院进行长期治疗。对接县民政局,为三个未成年人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孤儿补助,交给他们的叔叔——王少江一家抚养。同时,对接县教体局、关工委等部门,为他们减免了学费,提供课外辅导和心理疏导等,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

彭小兰左一1.jpg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群众服务,为村里发展贡献力量。”彭小兰表示,在宁春村这片土地上,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华章,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加快推进宁春村的发展,向着打造新时代宁春村振兴美丽画卷的目标奋勇前行,铸就宁春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