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690938

让活力无限绽放在驻村一线——三台县西平镇活力村驻村第一书记 龙敏

www.gcdr.gov.cn (2025-01-08)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龙书记虽然是个女娃娃,但想问题做事情稳重不冒进,言出必行,也不怕吃苦,这个姑娘不错,我们都很相信她。”提起龙敏,老党员杨天胜竖起了大拇指。

“我就是想让活力村真正充满活力”。这是三台县纪委监委机关派驻西平镇活力村第一书记龙敏,在行走至活力村田间地头时常说的一句话。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话,既是她对活力村干部群众的心愿,更是她驻村以来一直践行的诺言。如今,活力村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村级治理和为民服务等方面有力有序、彰显活力。

疏通堵点,“老班子”焕发新活力

村级建制调整后,活力村常职干部平均年龄超过50岁,村干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长期担任基层干部,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惰性思维。针对这些现象,龙敏通过调研走访制定了驻村帮扶规划,她认为:解放思想是创新发展的关键,防止村干部“躺平”,必须从班子“开刀”。

57岁的村党总支书记郝先红给龙敏的“见面礼”是:“要是有年轻干部马上来接我的班多好呀”。看到昔日的“女强人”“铁娘子”都如此身心疲惫、精神萎靡,严重缺乏冲劲和活力,如何化解村“两委”的厌倦情绪,成为龙敏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她先后组织开展谈心谈话4次,每月组织1次理论学习研讨,推动村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强村富民的信心。

“思想解放,老当益壮”,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龙敏以实际行动感染了村干部,“老班子”逐渐充满“新活力”。如今,村党总支书记郝先红已经顾不上自家承包的100多亩田土,将精力全部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村党总支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学亮从“坐班”干部转变为农技员,起早摸黑,一心扑在田间地头,其他村社干部也跟着干起来,大家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奋斗。有时候她也会感到愧疚,刚到活力村驻村的时候,家中小女儿刚满3岁,由于工作需要,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每次回家,女儿都跟她不亲,但她说“我从没有后悔过来驻村,作为一名出生在农村的党员干部,能有机会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看着愿景变为现实,是我人生一大幸事!”

攻克难点,“撂荒地”成为“希望田”

俗话说,“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但摆在活力村面前的400多亩“撂荒地”,足以证明种粮成本高、收入低、难管理、缺劳力的问题尤为突出。“打工三天,当你种地一年”,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不愿在家种地。于是,龙敏鼓励村社干部:群众不干,那就干部来干。去年,派员单位县纪委监委实施“纪委书记+田长”监督工作机制,龙敏带着“粮食安全”的神圣使命,同村“两委”毅然决定,把“撂荒地”整治利用作为挖掘村级集体经济的核心,检验驻村帮扶工作成效的手段,兑现为民服务的措施。

得益于派员单位的鼓励与支持,在村级集体经济吃紧的情况下,村“两委”毅然决定投资10余万元购买大型农用机械,用于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面对缺乏技术人员的情况,村党总支书记郝先红利用自家多年种植经验进行指导,村党总支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学亮带领以脱贫户为主要力量的劳作队伍具体抓落实。当年,400余亩“撂荒地”全部复垦,种植油菜400余亩,小麦100亩,水稻150余亩,水果花生40余亩等,年均收入20余万元。

驻村第一书记龙敏和村“两委”分发农业用品.png

驻村第一书记龙敏和村“两委”分发农业用品

活力村第一书记组织机收粮食.png

活力村第一书记组织机收粮食

活力村机收场景.jpg

活力村机收场景

“撂荒地”整治成效得到广大村民的高度认可,也吸引了村内外种植大户积极参与,截至目前,村内共有20亩以上种植大户6户,吸引外地种植大户3户,流转土地总面积600多亩,帮助村民实现承包收入达30余万元。

纠治痛点,“严管家”凝聚新生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强化乡村治理至关重要。作为以纪检监察干部为主的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村社党员干部作风,维护纪律法律尊严,让乡村治理井然有序,推动规范村务运行,把村“三务公开”作为全体村民的“明白墙”,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纽带”。龙敏带领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干部化解群众因土地增减挂钩、土地边界问题、征地拆迁等问题10余起。

活力村驻村第一书记龙敏开展禁毒宣传工作.png

活力村驻村第一书记龙敏开展禁毒宣传工作

“一枝一叶总关情”,龙敏在走访脱贫户、监测户的过程中发现,每年春夏季节,马蜂、牛角蜂等时有发生蜇人事件,龙敏主动联系消防部门铲蜂窝除隐患,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帮扶干部把我家的鸡都给买走了,给的价格比市场价还高得多,让我又多了一份收入。”监测户杨开现笑着说道。

面对农户产品销售难、产品滞销的问题,龙敏积极对接县级联系单位,前后争取2万余元资金,采取“以购代扶”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

“以购代扶”这一举措,架起了脱贫户与消费者之间的直通桥梁,同时也架起了帮扶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爱心桥梁,让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活力,使帮扶成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事情,让消费帮扶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龙敏同志作为活力村驻村第一书记,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一直践行让活力村变得更有活力的诺言,“驻”在村里,“帮”到心头,牢记使命担当,扎根基层,融入群众,让活力村这个小小村庄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