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作为显初心,用真情实干绘蓝图。在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毅用心驻村、用情帮扶,通过抓党建、促发展、解民忧,将每一个细微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引领,筑基固本强堡垒
2023年8月,眉山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选派廖毅到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国企到基层一线,从“外来户”变“村里人”,廖毅驻村的第一件事便是迅速转变角色。
初来乍到的廖毅对村情不熟,为此他常奔走于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困难与需求,通过现场看、随机谈、重点问的方式,逐步了解了村风民情、特色产业、收入结构等情况。在同老党员、老干部和致富能手的面对面交流中,征询他们对岐山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岐山村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了铺垫。
召开坝坝会倾听群众心声
快速站稳“脚跟”后,廖毅便开始在党建引领上发力。他深知,党建工作,向内发力,能拧成一股绳;向外延伸,能下好相融互促一盘棋。为此,他以加强基层党建为抓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积极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纪法规,利用“三会一课”“第一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服务能力。
针对农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缺乏活力,基层治理面临人才断层等问题,廖毅和村“两委”干部坚持把村级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育作为头等大事,深入摸排了解,将乐于奉献、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进一步优化村级后备力量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为村“两委”换届提前储备优秀人才,确保后备人才“蓄水池”不搁浅。此外,他还积极完善村级组织规章制度,推动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他的带领下,岐山村的党建工作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产业振兴,因地制宜促发展
岐山村地处偏远,山高路陡,曾被称为丹棱的“小西藏”。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岐山村独特的发展潜力。近年来,该村巧妙利用地域特色,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将猕猴桃打造成为村里主导产业之一。
廖毅初到岐山村时,恰逢猕猴桃的采摘季节。他迅速融入乡村生活,与驻村工作队员并肩作战,积极投身于猕猴桃的采摘与销售。他主动联系帮扶单位,并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广泛宣传,有效地推动了猕猴桃的市场推广,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在这过程中,廖毅不仅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对岐山村的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帮助采摘村集体种植的猕猴桃
“目前,岐山村猕猴桃的种植已比较成熟,下一步就是依托现有猕猴桃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让猕猴桃产业真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廖毅满怀信心地说道。
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产业。为了让岐山村的产业更加多元化、更具竞争力,廖毅还因地制宜做起了高山生态茶叶这篇“大文章”。为此,廖毅前往茶叶加工厂,与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并针对因天然气供气不足导致杀青机茶叶杀青率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和村‘两委’干部、茶叶加工厂负责人等多次前往雅安名山区等地考察学习,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廖毅说,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切实解决了茶叶加工厂面临的困难,为岐山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特色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借助发展传统产业优势和产业扶持机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拓宽茶叶交易市场增添交易座位,进一步推动村民增收致富。
情系民生,排忧解难暖人心
入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忙、解百家愁,这是廖毅驻村工作的生动写照。他深知要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才能让群众生活更“暖心”。
今年9月,监测户王某家遭遇了困境。王某的儿子因脖子长了淋巴,急需到医院进行手术。然而,家庭经济拮据,手术费用高昂,让他们陷入了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廖毅立即主动帮忙联系医院,帮助王某大力争取医疗保险报销方面政策,鼓励他的儿子积极配合治疗。在王某儿子住院期间,廖毅也时刻关注治疗情况。如今,王某的儿子已健康出院,王某也前往新疆务工,为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10月底,王某的母亲带着锦旗来到村委会感激地表达对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谢意。这一幕让廖毅深刻感受到,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的“点滴小事”,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的认可。
监测户家属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赠送锦旗
驻村工作没有轰轰烈烈,而是需要真真切切地深入群众身边。廖毅始终坚持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从帮助村民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到主动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再到给老年群众社保卡网络实名认证,他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着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廖毅更清楚地认识到基础设施对于群众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他开始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利用来自国企的优势,想办法多方对接协调,为村委会办公室免费更换了座椅,争取帮扶资金为村上增添了120盏太阳能路灯。此外,廖毅还和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一起,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209万元,用于拓宽东风渠水库道路1.6公里,新建腊肉烘房和储存房、修建集中安置点休闲亭等。如今,村民对廖毅的付出赞不绝口。他们纷纷表示,廖书记到村上后真是一刻也没闲着,总是东奔西跑为村里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
“刚到村里时无人问津,但如今我走在村头田间,村民们都会主动招呼、热情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廖毅说,他深深体会到,只有真正得到村民们的信任,才能掌握大家的情况,更好地开展工作,只有把百姓“放心上”,才能把实事“抓手上”。
从一名国资人转变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路上,廖毅沉在乡村,干得实;发展产业,抓得准;服务群众,做得真。不管在企业一线,还是在基层一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的初心。
蓝图已绘就,未来亦可期。廖毅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因地制宜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变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为打造乡村振兴“岐山样板”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