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可以干成一件件群众身边的好事、利民的实事”,这是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第一书记薛元超的深情感触。
2023年9月,他主动申请到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组工干部到驻村干部,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情怀与初心。到村以来,他认真履行“四大职责”任务,进村落、走田间,在甜橙种植基地留下深一脚浅一脚的身影,在彝家村寨留下访民问暖的声音,帮助解决群众诉求,在这片并不广阔的村子挥洒自己的热血与汗水。
抓党建夯基础,他是村党组织的“带头人”
作为一名抓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他深知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把党员队伍力量激发出来,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到村后,他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关键一招,督促村党支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彝汉双语党课、书记院坝会、田间课堂形式,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凝聚与党同心、团结奋进的共识。同时,对全村共产党员户进行全覆盖挂牌,引导党员自觉参与抗旱保春耕、助农采摘、巡护赤水河等“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党员身份“亮”起来、作用“强”起来、形象“树”起来。今年6月,堰塘村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召开书记院坝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诉求
办实事解难题,他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乡村振兴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初到堰塘村,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他带领工作队员研讨学习乡村振兴政策,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主动带领驻村队员到村民家中一一走访,把情况写在日志上、记在脑海里。为方便走村入户,他将摩托车作为工作车,整整一个月,骑着摩托车一家一户地走访,跟群众拉家常、问饱暖。渐渐地,村里的基本情况、产业状况、群众需求等,他心里都有了底。
走访发现,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是季节性缺水问题,由于堰塘村全年干热少雨,2023年持续数月高温干旱,原有饮用水源临近枯竭,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他便将争取水利项目资金、修建蓄水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时间向乡镇党委和帮扶单位领导汇报,积极与县级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争取20万元资金实施蓄水池修建项目。
走访入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诉求
针对群众反映的留守儿童暑期看护照料难、学习生活单一等问题,他主动对接成都师范学院“信蜂”志愿服务队到村开展课业辅导、阅读鉴赏、爱国主义教育等暑期免费辅导志愿服务活动,帮助152名留守儿童快乐度过假期。
化身带货主播,他是产业振兴的“引路人”
“薛书记,今年我家甜橙丰收了,你能不能帮我推荐一下……”,甜橙成熟季他经常会接到果农的求助电话,随即开启忙碌模式变身“带货达人”。
帮助果农销售甜橙
堰塘村种植有1000多亩沃柑、纽荷尔甜橙等特色水果,是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其中散户种植约500亩,由于缺乏宣传,销路不畅,散户们只能低价卖到周边的批发市场,每斤价格2元左右。为了帮助果农增收,他每周都往果园跑,积极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发动同事、朋友、同学购买,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优势,联系工商银行叙永支行、县总工会等单位开展消费帮扶、定向购买等活动。为进一步打开销售渠道,他开通了抖音账号,自拍宣传视频谋求新的客户群体,同时向驻村干部里的抖音带货高手请教,经过日以继夜的不断探索、学习,他逐渐掌握了“流量密码”。2023年底至2024年一季度,他成功带货6万余元的纽荷尔甜橙,售价从原先的每斤2元涨到5元,果农的经济效益翻了一番。纽荷尔甜橙的“翻身”,让果农尝到了甜头,也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携手南昌职业大学开展第一书记直播带货
谈到堰塘未来的发展,薛元超表示,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挖掘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把游客引到村里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将村里的特色水果推出大山,让人民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幸福感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