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692711

民兴书记的产业兴民之路——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民兴村第一书记 侯勇

www.gcdr.gov.cn (2025-01-08)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微信图片_20241114223824.jpg

【个人基本情况简介】侯勇,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省纪委监委派驻四川省港投集团纪检监察组干部。2023年9月,侯勇被组织选派为青川县三锅镇民兴村第一书记,到村后与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实现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脱贫群众致富增收,所在村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广元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所驻村基本情况简介】民兴村位于青川县三锅镇西部,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村民896户、2902人,支部党员49名,有可用耕地面积2600亩,食用菌种植园区800亩。民兴村坚持把发展食用菌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成功打造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基地,培养食用菌种植人才,全村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巨大转变。

【个人驻村感言】生逢于伟大时代,能作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始终秉承“民兴兴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驻村座右铭,发挥好企业与基层之间桥梁纽带作用,不辱使命、展现担当,努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青春的故事。

【个人事迹介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想让乡村强起来,让村民富起来,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样村民的腰包才鼓得起来,收入才能变得更加稳定……”在开展村情民意大调研时,侯勇与村“两委”干部、村民深入交流后这样思考着。

2023年9月,完成“新老”第一书记工作交接后,侯勇紧握驻村“接力棒”,经过深入了解,与村“两委”商量决定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结合村上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打造现代化食用菌基地,拓展农产品市场销路,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解决思想包袱——为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注入强心剂

民兴村有着近20年的食用菌种植基础,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饶之地。“来到东阳,去了西阳,就忘了爹娘。”这是一直流传在当地群众嘴边的一句话,东阳坝、西阳坝是民兴村的两块“小平原”,也是民兴村种植食用菌的核心园区。鼎盛时期,这里有200多户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整个食用菌园区年产值最高能达到上千万元。后来,因为缺乏资金、技术、管理,园区龙头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种植户锐减到40多户,现如今整个园区杂草丛生,大棚设施破旧,留下诸多遗留问题。

“小侯啊,你才到村上,有些情况你不了解,现在园区里就只有我们这几十个人还在坚持哟”“小侯书记,今年这一季做完了,我也不想种了,做这个辛苦不说,还赚不了几个钱,基本上就是挣个人工钱,遇到老天爷不赏饭吃的时候,还亏钱”“小侯,你们来自省上单位,有没有啥好的销路呢?”……侯勇在走访了解情况时,种植户们说出了自己当前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大家放心,你们说的问题,我都记下来了,会想办法去解决的,有我们企业的帮扶,你们有啥不放心的。”侯勇经常组织种植户聚在一起“火塘夜话”,跟大家套近乎、讲政策、做开导,下“定心丸”,鼓励大家继续发展食用菌产业。

为解决技术缺乏、人才不足问题,侯勇利用企业的人才、专家资源库,邀请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市县食用菌种植本土专家,通过“线上学堂+田间课堂”形式,将“规定动作”和“个性点餐”有机结合,对种植户们开展实用技术、品种繁育等技能培训,提高大家的种植技术。一年来,先后组织种植技术培训3场次,外出考察学习1次,覆盖人员200多人次。“老师讲得真好,以前遇见的问题老师都讲到了,还是要多学习才行啦。”培训后大家纷纷表示。

示范带动种植——全面改造提升食用菌种植基础设施

“小侯,你看嘛,这大雨又把我的菌棒淹了,今年损失不小啊。”今年7月,青川县出现强降雨,村上食用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面对棘手问题,侯勇主动思考谋出路,与村“两委”一道成功争取到公司帮扶资金、上级专项资金、地方涉农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140余个现代化、高标准食用菌大棚,使用效率及效益翻了几番,使用年限由原来的2-3年提高到10-15年,单棚可放置香菇菌袋数由2000袋提高到8000袋,产值也由1.2万元提高到5万元以上,基地设施水平和群众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今年的羊肚菌长得真好,明年我们一定要跟着你们一起种。”村上几个零散种植户说到。为提高村民积极性,发挥好企业示范种植、带动群众作用,侯勇在向公司汇报后,聘请了一名羊肚菌种植专家,由其现场亲自管理、亲自种植,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提供技术上、管理上的指导帮助。目前,已启动新一轮100亩羊肚菌示范推广种植,其中公司示范种植20亩、带动大户种植80亩,种植面积较年初扩大4倍。

示范带动群众种植羊肚菌,发展食用菌产业1.jpg

示范带动群众种植羊肚菌,发展食用菌产业

建成100余亩的食用菌大棚基地.jpg

建成100余亩的食用菌大棚基地

拓展产品销路——想方设法打通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如何解决好农产品滞销难题,一直是民兴村“两委”干部想解决又无力解决的大问题,“侯书记,你们企业资源多、销路广,一定要想想办法,找到好的渠道,有个好的价格,将老百姓的农产品卖出去。”

侯勇发现,民兴村有很多优质的蜂蜜、香菇、羊肚菌、竹荪等农产品,但是大多都是村民自产自销,小作坊模式,既形不成规模,又容易被小商小贩压低价格,缺少一家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带动。于是主动“走出去”,外出调研学习,参加考察培训,借鉴其他乡村振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组织公司大力开展以购代扶、消费帮扶,与民兴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签订定向采购协议,每年采购金额不低于50万元。

2023年8月,按照省委关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的安排部署,省港投集团再次结缘、全面帮扶青川县。侯勇利用此契机,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推动搭建并运营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川府农博青川馆”线上平台,积极对接地方企业,协助办理海外运营资助,打通海外销售通道,再次拓展了民兴村辐射全青川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最近,他又利用企业资源及平台,组织民兴村及青川特色农产品参与“川行天下·蜀品汇2024土耳其四川特色产品展”、四川省第十届农博会、广元农民丰收节等推介活动,并在公司所属企业的商业街、综合超市等项目点位内设置青川农特产品专栏展柜,有效拓展销售渠道。

一年多的时间,侯勇扎根基层、苦干实干,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民兴村真正实现了产业升级、村民增收,切实发挥了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川府农博—青川馆”拓展农产品销路.jpg

建立“川府农博—青川馆”拓展农产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