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书记,我种的小茴香已经发芽了,长势还不错呢!”“欧书记,这是我自家种的一些蔬菜,感谢你给我们安装路灯。”
欧书记,本名欧兴均,是达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管村镇户坪村的第一书记。达川区管村镇户坪村地处铁山以西,是典型山高坡陡地形,基础条件较为薄弱,是达川区的一个脱贫村。2023年7月,欧兴均主动请缨到户坪村后,团结带领村“两委”固基础、强产业、抓治理、惠民生,推动户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关注“微产业”,让经济发展更硬气
“为打消我的顾虑,欧书记私人垫钱叫我种小茴香,还说亏了算他的,赚了算我的,我试着种了一季,想不到一分地不到两个月让我赚了好几百,我后面还要种……”户坪村杜世炯满心欢喜地说。
为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欧兴均与户坪村党支部多次到周边县市区学习,并立足户坪村实际,经多次研究探讨,利用小茴香具有植株矮小、生长周期短、耐干旱等特性,种植起来省劳力、易管理、成本低,且种植效益高的优势。尝试“小茴香+”种植模式,种植20亩,产量高达15吨。还牵头组织村委会与四川省乾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小茴香种子,并以市场价保底收购群众种植的小茴香。通过第一季收割,村集体经济已实现盈利2万余元,切实提升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我亲眼见证并全程参与了小茴香的引进、播种、出苗和收割,看到这一季的产量和收成,让我对这个产业更有信心,也让我坚定了用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决心!”户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欧兴均站在小茴香种植地里满怀骄傲地说道。
在外地学习种植茴香
关注“微设施”,让民生幸福更贴心
“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从没想过有一天还能给我们安装路灯····”管村镇户坪村村民郝成玉满脸幸福地说道。
“现在这个路灯安装后全村都是亮堂堂的,欧书记和其他驻村队员为我们服务解忧,我们户坪村群众真的感谢他们!”户坪村村民杨金成激动地说道。
达川区管村镇户坪村全村人口1740人、在家常住267人,村道路窄坡陡,62公里的村道路,就有31个“回头弯”和36个“岔路口”。由于没有安装路灯,一到夜晚村里大部分地方一片漆黑,村民忙完农活稍晚回家只能摸黑走夜路,老人孩子一到晚上出门不便捷,夜间出行难成了村民最亟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群众有所求,我必有所应”。针对这一问题,欧兴均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向达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汇报,得到支持后立即组织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开会研究。经过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实地勘察道路、规划路灯设置等程序后,在该村主要路口、村民聚居点、产业连片发展区域等位置,安装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援建的太阳能路灯90盏,切实解决村民夜间农作生活出行难题。 路灯安装期间,欧兴均与村社干部一起想、一起干,共同协调解决路灯安装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参与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等工作。路灯安装完成后,户坪村村民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作风纷纷点赞,并表示路灯安装后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更温暖了大家的心。 路灯安装后的村道 路灯虽小,关系民生。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整齐地矗立在村道两旁,静静地照亮了村庄,点亮了村民的美好生活,扮靓了乡村的美丽夜景。夜色阑珊,老人孩子出门再也不担心摔跤了,村民们更是喜欢上了饭后健身散步,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一排排明亮的路灯,被亲切地称为“暖心灯”,从此,黑夜虽漫长,道路虽曲折,但一盏盏路灯让回家的村民心中充满温暖和幸福,步履轻松,漫步归家。 关注“小治理”,让人居环境绽新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欧兴均想到,如果把户坪村的污水治理搞好,村里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自然而然村民的幸福感也就提升了。 有了这个想法,欧兴均就急忙赶去和其他驻村干部商量。想法虽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问题成了重中之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那段时间的欧兴均几乎每天往返于户坪村和达川生态环境局之间,最终为户坪村争取到了修建污水处理池的项目。 考虑到户坪村的地形,为了确保污水处理池的顺利修建,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干部多次实地踏勘选址。在一周内,他们四处走访村民,了解村民对修建污水处理池的看法和需求;同时,积极与达川生态环境局的相关专家沟通,共同设计了详细的建设方案。 查看村里养殖场污水排放情况 方案得到批准后,村里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开始组织施工。在施工现场,欧兴均及驻村干部严格把关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环保标准。同时,他还积极与村民沟通,解决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行吗”“这样可以吗”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欧兴均说:“就是要多问村民问题,人民群众中有大智慧!”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污水处理池终于建成了。 现在,户坪村的生活污水已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极大程度减轻了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作为驻村书记,欧兴均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关注“微小事”,让群众生活更暖心 驻村干部来到村里,第一关就是要从“村外人”变成“村里人”,尽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欧兴均心里明白,光靠勤走动无法真正走进村民内心,要办实事,真正地用真心去交换真心,才能收获信任,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走访入户 主持召开院坝会 心系户坪村,欧兴均思考应该如何让村委“活”起来。2023年8月,为了让村委“活”起来,欧兴均与多家企业进行沟通,最终争取到8000元企业捐款,用于保障村内基础设施维护和开展公益活动。 自从入驻户坪村,欧兴均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将村民冷暖挂在心头,落在实处。“身为驻村书记,要晓得村民心里真正要的是什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和村民们真正地站在一起。”欧兴均感慨道。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4年7月,正值汛期,连续性的强降雨给户坪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树木侧塌、山体滑坡、老旧房屋垮塌等危险现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威胁着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欧兴均披上雨衣,立马和驻村队员、村社干部开展安全巡查,重点检查低洼路段、老旧房屋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和路段,了解田间地头受损情况,同村社干部一起疏通沟渠,排通田间积水。同时,走访数十户空巢老人及残疾人,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这是欧兴均在走访过程中,对村民说得最多的话。由于强降雨,村主干道两旁发生了山体滑坡,村民交通受阻,驻村工作队迅速组织开展清理工作,一天内就完成了主干道的清堵通行。 乡村振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像他这样心怀群众、无私奉献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欧兴均和驻村工作队相信,户坪村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美,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