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024080

“94青年”的驻村生活——达州市政府办驻万源市石塘镇贺家湾村第一书记 周杰

www.gcdr.gov.cn (2025-01-07)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噼啪...噼啪...噼啪...”。万源市石塘镇贺家湾村山沟沟里鞭炮声响个不停。

今天,是养牛大户苏明亮嫁女儿的日子,隔壁的老少爷们儿都来他家里帮忙了。前几天,周杰和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听村支书说“牛魔王”家里过几天就要办好事,可能人不够,大家一起去帮忙。“肯定要去,苏明亮老两口辛辛苦苦靠种地把娃娃养大,村里年轻的亲戚都在外面打工,我们再喊上一些人去他家里帮个忙,也给他热闹热闹”。周杰高兴地给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讲到。

周杰是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选派到万源市石塘镇贺家湾村的第一书记。自2023年8月以来,他带领着两名队员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工作,一头扎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篇大文章里。

全面走访,摸清底数

一年多来,周杰和两名队员走基层、访民生、摸实情,走访了全村174户脱贫户。这些年,陆陆续续有人到隔壁镇、城区或者外出务工,村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小孩,结合本地实际,周杰带领村民种上万源独有的马尔科富硒土豆、油菜、水稻、蔬菜,家家户户养上特色黑鸡。

“张孃孃,你是我们村妇女的代表哟,要是都像你这样,估计全村每家每户都是七八万的收入,要不到几年就是家家小楼房住起了”。周杰每在村委会时都会到她家看一看,和这位养猪大户聊一聊。张维秀是一位闲不住的标准农村大娘,手里总是有活,她总说闲不住,闲起来全身就不舒服,脚软手软,自己去地里面干点活路,给圈里的十几头猪和60多只鸡喂好了,才感觉这一天是有收获的。

“其实哪是大叔大娘们闲不下来,他们只是不想给自己的儿女增添负担,我们农村人的情感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别看我们村里人不怎么会说话,但内心还真就是那样淳朴和真诚,还有一点就是与生俱来的勤劳”。

万源的人有多勤劳就有多会生活。一次走访时,只见院子里放着三四个大水桶,由浑浊到清澈一次排列,家里的人也是忙得“手舞足蹈”,有倒腾滤水的,有手摇滤网的,原来他们是在做橡子粉,口感细腻,风味独特。

说完了“吃”这个特色,还得说一说“喝”。山里的人都爱苞谷酒,可它度数高,口味辣,但也难不倒,大家就地取材,全是山里的“野味”。山里的野生猕猴桃、拐枣、刺梨、李子都是泡酒的好东西,不仅祛了酒精的刺激、降低了度数,还有了不同的风味,不得不感叹,一域一策、一隅一智,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真是个宝贝。

发展产业,致富增收

今年5月,驻村工作队召开例会,主要是讨论怎么样让村里的脱贫群众提高收入,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托底性帮扶。“我们的黑鸡市场这么好,要是好好地把这一项纳入到庭院经济发展中来,每户多养二十几只都会有4000多元的收入”。不过村民们自己养殖黑鸡的成活率都相对较低,这成了摆在大家眼前的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驻村帮扶,说到底就是要实打实地做帮扶。第二天,周杰就回到了单位,向领导同志们汇报了这一情况,最后决定由帮扶单位出资为村里的群众购买鸡苗,帮助发展这一优势产业。

向脱贫群众发放黑鸡鸡苗.jpg

向脱贫群众发放黑鸡鸡苗

回到村里后,驻村工作队就到村里的百里坡旧院养殖基地实地查看,和“黑鸡哥”刘晓岗一起沟通。

“晓岗哥,你17年来做养殖业,让百里坡旧院黑鸡变成了带领百姓致富的“金凤凰”,成为全川闻名的企业,也成为我们自己村的优秀企业家,现在我们要让更多的群众致富,希望你能同我们一起帮助我们村里的父老乡亲们”。

“周书记,你放心,我刘晓岗一定做好,这几年达州市政府办对我的关心也是实打实的,在帮助村里进行农网改造的时候把我养鸡的几片山一起改造了,还帮我协调资金建设产业道路和麻辣鸡块厂,现在又是帮老百姓做事,我一定尽我的能力来做”。

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按照厂里的成本价进行采购,为98户在村里居住并且有能力做好养殖的脱贫户发放鸡苗。

撂荒整治,高山种植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万源地势起伏显著,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差悬殊。贺家湾村整体山势较高,海拔达到了1000米—1300米,村民们都广泛地分布在六片大山里居住,因为人口、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各种因素,村里以前的耕地大多都荒废了。

近些年,村里都在开展撂荒地整治,开垦出来的大多都是山林、山坡里的地。不过村子还是开出了一块30多亩集中连片的田地,日照充足,更难得的是地势平坦,附近居住的大爷大娘们都说这么好的地要种出些粮食来。

带领村民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jpg

带领村民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

在弄清万源种植的特点后,周杰带领着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就商量着怎么把这一块地给好好用起来。春天来了,能够种植些什么?不如来种些咱们的本地农产品—马尔科富硒土豆,它周期短、风险小、资金回笼快,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说干就干,找上20多个干活的能手栽种,骑摩托、蹬三轮儿把土豆和肥料送到地里,耕地的耕地,刨坑的刨坑,栽种的栽种,埋土的埋土,忙得热火朝天,身体虽累,可心里却甜。

三四个月转眼就过去了,在地里挖了四万多斤土豆,把品相好、个头大的选出来放到市场上销售,算下来还能挣上几万块。可这一次量太大了,短时间内销上几万斤对村民来讲难度不小。

“还是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老百姓把东西种出来了,我们就要想办法帮他们卖出去,这一点,要感谢我们的帮扶单位,在向达州国网供电公司汇报这一情况后,负责人当即表态要把帮扶的作用体现出来”。最后,达州各个点位的国网供电站所集中采购村里的瓜果蔬菜,不仅是刚种出来的土豆,还陆续地把种好的南瓜、冬瓜等农产品一起收购了,这一年村民的销售收入达到12万元。

保路供水,利村惠民

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万源大山的泥石较为松动,一场大雨不仅会冲垮田地,也要把村社道路给毁坏,老百姓们的出行成为难题,本就行车不便的泥土道路甚至都变得破烂不堪。

平整村社4公里受损道路.jpg

平整村社4公里受损道路

七月的暴雨说到就到,驻村干部们每天都和镇村干部巡山巡路,忙着疏散居住在存有落石风险的村民,冒着雨拿上铁锹铲除堆满道路的石头,拿出镰刀砍掉路边倒塌的树木,一路挨家挨户地告诉村民:非必要,不外出。尤其是村里1组的养殖户较多,每当暴雨冲毁道路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劳累的,本可以开上自家的三轮车往家里拉玉米、红薯的时候,现在只能靠背扛肩挑。

清理村社道路的垮塌落石.jpg

清理村社道路的垮塌落石

“现在雨停了,马上找挖机师傅来对村里垮塌路段和1组的4公里土路进行修复,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要事,一刻也耽误不得,不仅是要修复,还要多和我们的村民朋友们做好沟通,他们受了委屈,我们要更多去关心才行”。在召开村工作例会的时候,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们都热切地关心这个问题。

整治受损道路.jpg

整治受损道路

“感谢帮扶单位给我们这个生产队修好了水池,安好了水管,现在天干我们也不怕,能大大方方地喝上自己山里的矿泉水啰”。62岁的卢廷雨高兴地说道。去年夏天,村里有三个社的人吃水不方便,刚驻村的时候就有村民反映这个问题,希望帮扶干部能够解决。

饮水问题是我们的生活的关键保证,要让水存起来,即使在旱季也要有保障。周杰组织了党员干部开会讨论,修好蓄水池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达州市政府办和川东北气矿两家单位都说:不仅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还要让水“放心喝”。就这样,帮扶单位出资修建了两座饮水池,100来户的父老乡亲也终于告别了饮水难的问题。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里就会有多少沉淀与真情。现在的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医疗、教育、住房等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落地落实,村民各项权益得到保障,我们这些驻村干部更要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走进晒场、院坝、田间地头,把“龙门阵”聊进群众的心坎里,把帮扶成效做到群众的心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