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687482

在田野书写驻村帮扶青春华章——成都东部新区石盘街道谢家祠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春杰

www.gcdr.gov.cn (2025-01-07)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李书记真是帮了大忙了,太感谢李书记了!”8月30日,果农李开复把“为农悯农排忧解难,心系百姓搭好平台”的锦旗送到李书记手中,紧紧抓着李书记的手久久不放松。“我们家种了20亩桃子,由于雨水太多,导致销量不好,李书记了解后,不但帮我们打开销路,还自付油费帮我们运送。”谈起李书记,李开复满是感激,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李书记真是我们的好书记!”

原来,村民口中的这个“李书记”叫李春杰,是一名80后,2023年9月,在成都市政府火车站管委办工作的他,主动请缨,到成都东部新区石盘街道谢家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走访调研,做知根知底的“新村民”

“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亲切感。”2023年8月,单位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李春杰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最终被选派到谢家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我就与谢家祠村结缘,陪同领导多次到谢家祠村调研,亲眼见证了谢家祠村从省定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蜕变,这次到谢家祠村,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图片1.png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李春杰深知这个道理。2023年9月份,从到谢家祠村驻村的第一天起,他就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面对面了解村民的诉求,用脚步丈量民情。很快,村里有多少户、每户有多少人、每个村民的大体状况怎样……他张口就能说出来。

“人民”二字重千钧。李春杰来到村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要做一个“新村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增进群众感情,学好做群众工作。

“老人看病难,需要进一步解决”“要丰富文化生活,举办更多文娱活动”“农产品没有销路”在坝坝会上,李春杰仔细记录着村民们的急难愁盼,每每躺在床上,都在思索和谋划下一步的工作。

“李书记,常常走进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积极开展走访入户工作,以摸民情、察民意、送政策、送文化、送温暖、送服务等方法,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真是我们的亲人呀!”李春杰一年来做的事,群众都记在心里。

如今,李春杰这位细心、用心的驻村干部,收获了谢家祠村村民们的满满信任和好评。在村里不论走到哪里,总能听见村民们热情地招呼他,入户走访时还会留他吃了饭再走,俨然就是一个“老村民”。

排忧解难,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出水啦,出水啦!李书记你快看!”看着甘甜的地下水汩汩流淌出来,脱贫户唐振万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再也不用跑老远打水了。”

图片2.png

谢家祠村是个小山村,生活用水主要靠水井,但水井供给不足,村里部分群众一直面临着饮水困难的问题。

群众事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李春杰把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到处联系爱心企业,最终与成都量力钢铁储备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其提供3.8万元用于补贴村民打井。

目前,全村已打了16口井,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题。

“吃水不忘挖井人!”付弼仲也是打井受益者,每次在路上遇到他,他就笑嘻嘻地向李春杰竖起大拇指“点赞”。

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头等大事,做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李春杰靠实干赢得了村民的认可,也在处理一件件棘手事中得到历练成长。

“村道路地势起伏不平、临崖傍山、坡陡弯急,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是驻村以来又一个难题,李春杰发挥资源优势,多次向“娘家”市政府火车站管委办汇报争取支持,最终单位出资20万元,帮助村上安装了道路护栏和凸面镜。

“现在走在谢家祠村的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崭新的道路护栏,出行更安心了。”道路护栏建好之后,群众出行更有保障了。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李春杰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

“怎么找到工作突破口?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这是李春杰的驻村心得。担任谢家祠村驻村第一书记这一年,李春杰最大的收获,是练就了一身群众工作本领。

“李书记,村里留守老人多,没法出远门,想去医院做个检查都不行。”一次走访中收集到的一条意见,让他注意到留守老人的健康问题。经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对接,最终达成一致,每年由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到谢家祠村开展至少两次义诊活动,让村民不出门就有“医”靠的感觉。

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落脚点,努力当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让党群关系更紧密、更融洽;李春杰自己也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办实事,就要办到群众心坎上。”李春杰带领驻村工作队逐一入户走访脱贫户和监测户,帮助他们就业创业;争取到太阳能路安装项目,保障村民晚间出行安全;建成健身小站,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免费健身,让健康“触手可及”;开展“微光”公益活动,圆梦留守儿童“微心愿”……谢家祠村的乡村振兴路,正越走越宽。

真抓实干,做乡村振兴的“业务员”

淅沥秋雨中,谢家祠村薛家山仍旧满目葱茏,生机勃勃。几千只鸡正在树林里或追逐嬉闹,或低头觅食,阵阵鸣叫声为静谧的山村增添了许多生机。

“好消息,好消息,中秋节前夕我们准备去机关办公区摆摊,你到时准备一下。”驻村第一书记李春杰向跑山鸡养殖场负责人周会玲说道。

“谢谢李书记,我们加紧干,多长些肉,多生些蛋,卖个好价钱!”周会玲喜上眉梢,农活干得更起劲儿了。

图片3.png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也是李春杰驻村后着力最多的工作。

发展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要用好用活乡村的山水草木等资源,培育具有乡土特征和乡土风情的产品产业。

李春杰走访发现,村里有搞林下养殖的先天条件,金姬湾养殖场更是远近有名的“明星”产业。明确方向,说干就干,动员村里有条件的开展规模养殖,没条件的进行散养,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入股,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规模养殖10000只,带动农户养殖3000只。

土地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李春杰在走访中还发现村上有多处土地撂荒,如何深挖土地潜力,让闲置土地“活”起来,李春杰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商量,寻找解决之策,最终决定以“集体经济+农户+农业职业经理人”模式,分2期高标准建设粮油基地,整理闲置土地360亩。

“我们还凭借技术优势,重点扶持羊肚菌产业园、草莓产业园、柑橘产业园建设,打造‘三XIAN’品牌,发展多元产业。”看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李春杰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了打开销路,助力村民增收,李春杰带领驻村工作队推动帮扶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带货、“单位+职工”带头买货,拓宽了农产品销路,累计为群众增收10余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发展林下养殖、羊肚菌等特色产业,谢家祠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1546元。看着乡亲们绽开的笑脸,李春杰干劲十足:“我们还要继续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继续拓宽农产品销路。”

眼下正是深秋时节,驻村第一书记李春杰在思考着、忙碌着、奋斗着,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发展特色种养,做大做优做强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产品,与乡亲们一起不断绘就产业振兴的美好画卷。

接过驻村接力棒一年来,李春杰目睹谢家祠村又有了不一样的变化,绿意盎然的田野,诉说着乡村新气象,美丽生态与经济共融,和谐画卷正铺展,他心中很有成就感,更加坚定了作为驻村干部干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少不了千千万万驻村干部的身影,他们心中装着百姓,肩上扛着发展,是乡村蜕变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道路逶迤去,满眼都是乡村振兴的新气象。”对于未来,李春杰目光坚定,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