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686109

“川妹子”的驻村帮扶路——巴中市平昌县白衣镇磴子社区驻村第一书记 冯梦迪

www.gcdr.gov.cn (2025-01-07)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冯梦迪工作照.jpg

冯梦迪,女,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5月生,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干部。2023年11月选派到平昌县白衣镇磴子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选调生,冯梦迪从校园课堂步入机关岗位,又从机关干部转变为驻村书记,奔赴基层末端、深入农村一线,从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做起,成为一名来自北方的“川妹子”。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增添的是她勤勉实干中磨砺出的能力本领与责任担当,不变的则是以奋斗激扬青春的青年底色和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

深化党建引领,筑牢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思想之基

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来到基层这个各项政策落地落细的“最后一公里”,冯梦迪坚信察实情、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在于通过党建引领筑牢思想之基,将“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紧密凝聚在一起。

磴子社区是由过去的两个村合并而来,幅员面积广、人口数量多,共分为8个队社,居住较散、村情复杂。冯梦迪刚到村便发现,如果不能通过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各联社干部之间的工作协调、强化党员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工作信息公开度,将会导致社区“两委”战斗力不足、工作缺乏统筹、各社资源难以整合等问题。

找准症结后,冯梦迪第一时间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对内着力推进提高社区党务村务运行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例会制度,务求工作安排精简务实、紧盯问题;优化财务管理及利益联结制度机制,务求“村企合作”更放心、促民增收更暖心;落实“有事来协商”等集中议事、民主决策制度,务求社区每一项重要决定都切实反映民声民意。

对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在司法行政单位工作优势,积极走访巴中监狱、达州监狱、川东监狱,密切“三狱一社”狱地协作关系,加强支部共建,共同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党建、产业、法治、教育、健康等五大领域务实举措,联合开展“洪林之光磴子普照”“深化狱地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喜迎国庆进乡村携手磴子助振兴”等主题党日活动,面向社区群众开展助学助教、爱心义诊、普法宣传、心理辅导、农业技术培训、模范评选等,深化了警民鱼水深情,强化了社区干群关系。同时,组织磴子社区党员干部、磴子小学教职工到达州监狱、川中监狱等多次开展党风廉政及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党性修养。

冯梦迪邀请巴中监狱、达州监狱、川东监狱到社区开展“喜迎国庆进乡村 携手磴子助振兴”主题党日活动暨捐赠仪式.jpg

冯梦迪邀请巴中监狱、达州监狱、川东监狱到社区开展“喜迎国庆进乡村携手磴子助振兴”主题党日活动暨捐赠仪式

回应民生关切,实现从农村“外来者”到老乡“自家人”的身份转变

“冯书记一到社区就让我们莫跟她说普通话,我们讲慢点她就能听得懂”,磴子社区副主任马海军对冯梦迪到社区第一天的场景记忆犹新。到任一个月的时间,冯梦迪就迅速打通四川话“语言关”、克服山区“蚊虫关”、攻克饮食“吃辣关”,第一时间查看社区道路、照明、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情况,第一时间向社长们了解村情民意,第一时间走访脱贫户、监测户调研民生需求,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驻村工作的第一标准,扎扎实实推进解决几件社区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

从前,磴子社区到了傍晚就略显冷清,后来修建了广场,开始有小朋友嬉戏打闹。冯梦迪到任后,望着前任第一书记栽下的“友谊之树”,深深感受到驻村帮扶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情谊。于是,她自掏腰包向社区捐赠户外投影设备,带领驻村工作队为党员群众播放《长津湖》《草木人间》等电影,鼓励家中有音响设备的居民带头跳广场舞,让自己真正融入社区生活。

此外,冯梦迪与省法制宣传协会、县司法局一同优化社区法治文化建设设计方案,打造“民法典”主题法治阵地,实现与已有宪法主题法治大院功能互补、呼应联动,提升社区群众“见法率”。结合社区干部群众及磴子小学师生阅读需求,协调法律出版社捐赠各类书籍共计750本。探索创新磴子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深度挖掘磴子河流域特色法治文化,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入户排查化解和法律问题咨询接待,帮助有需要的居民对接法律服务资源,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提起吃住在村的生活,冯梦迪说:“每天与街上老乡互道一句‘吃了吗’,闲时组织大家一起看场电影,加班时听着邻里跳广场舞的声响,就感到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而老乡们也早已将冯梦迪当作自家人,一位监测户表示,“冯书记经常到我们家里来关心我们的身体好不好、生活安逸不安逸,就像自家姑娘一样。”

冯梦迪(右二)边与群众剥玉米边唠家常.jpg

冯梦迪(右二)边与群众剥玉米边唠家常

打造发展引擎,练就从法治工作部门到乡村振兴一线的过硬本领

到任后的第一次支部大会上,支部书记何勇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要抓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会后,一位老党员拉住冯梦迪的手,不禁潸然泪下道:“冯书记,我年龄大了,腿脚又不好,现在家里只有我的家属还能种点地,但我真的还想为社区做点事情”。这让初来乍到的冯梦迪感触颇深。她认为,社区有资源、有想法,但是缺少资金、项目、技术、市场和人才,这些就应当是第一书记着重发力的方向。

面对非专业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冯梦迪事不避难、边学边干,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会同社区“两委”制定《磴子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方案》,领办磴禾裕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社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方面,紧盯社区菜籽油生产加工这一集体经济项目,协调司法部、浙川东西部协作及省内多家司法行政单位等多方资源,争取产业项目帮扶资金及相关免收费用等共计190余万元,邀请浙江金华农科院技术专家到社区为干部群众进行榨油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销售端问题,深化村企合作,与平昌县阳初乡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鑫隆源配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与周边单位开展“订单式”采购机制,组织社区居民结合周边采购需求发展“庭院经济”。2024年以来,帮助社区销售农副产品已近百万元。

冯梦迪为群众宣讲惠民政策.jpg

冯梦迪组织群众召开坝坝会,为群众宣讲帮扶政策

在即将迎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决战之年,在冯梦迪看来,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来到乡村这间大课堂、阅读基层这本“无字之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今的冯梦迪,四川话说得很溜,俗语俚语也能来上几句,俨然一个地道的“川妹子”。而在向下扎根的过程中,她也汲取到了向上生长的动力,她说:“只有用脚步丈量万水千山、踏遍千家万户,在基层一线看过民生疾苦、体会做事不易,才能真正领悟国情民情、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做点实事、做好实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自身贡献、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