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679001

“最美第一书记”:高原梨乡献青春初心不改葆本色

——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小青

www.gcdr.gov.cn (2024-11-28) 来源:民族地区工作处

何小青,女,藏族,1985年7月出生,四川黑水人,2007年11月参加工作,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壤塘县岗木达乡中心校、壤塘县委宣传部、金川县旅游发展局、金川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2023年8月任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驻村第一书记,2024年8月22日下午,何小青在村开展工作途中驾车不慎坠河失联。经全力搜救,2024年8月30日11时15分在打捞的车中发现遗体,现年39岁。

2023年10月20日,何小青在咯尔乡德胜村村委会上党课.jpg

她是‌建强村党组织的“领头雁”,以赤诚铸就了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2023年8月,在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力量轮换中,何小青主动请缨驻村帮扶,经综合考虑,组织选派她到咯尔乡德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何小青的父亲何木西是一名老党员,1998年开始担任村会计,是一名资深的村干部。驻村后,何小青曾请教父亲“阿爸,你觉得咋样才能把村党组织建强?”“简单得很,让村上的党员站出来,干起来,就要得了。”何小青觉得父亲的话很是在理,从自己做起,带着党员一起干,引领党员带头干,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党员通过实干成为乡亲们榜样和依靠。

“党员是在干还是在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9月20日,何小青到任后第一次召开村民大会时说的话。在工作中,她始终牢记驻村职责,带领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实干,针对全村51名党员的年龄和分布状况分组优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使之紧扣群众所急常态开展。从周末分区大扫除,到集中攻坚村道路边美化;从经常关怀慰问重度残疾群众,到群众有困难随喊随到;从春播秋收的定向帮忙到村民红白喜事提前到位,她让德胜村的党员一直干在群众需要的地方。石家沟十二湾的生产引水渠涉及德胜村二社和三社130户群众的耕地200余亩,每到耕种时节,都会通过一条1公里长的渠道来引水灌溉,但这条渠道经常出现堵塞情况,对此,在春耕期间,何小青带领志愿服务队每天开展渠道梳理,保障群众有序开展春耕工作。三社的唐志芬老人,还记得3月初,她独自给麦子地放水,突然水流慢慢变小,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何书记打电话,不到10分钟,何书记带着党员杨成建来到地里,拿着锄头顺着他的沟渠找堵塞的原因,大约20多分钟,何书记打来电话“水来了没?”,不一会地里的水慢慢恢复了。

微信图片_20240827090943.jpg

德胜村支部书记刘再琼回忆:“何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的党组织生活更加规范了,党员积极参与组织生活,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有党员的身影,老百姓对村支部和党员的满意度也上去了”。

她是‌推进强村富民的“操盘手”,以拼劲鼓舞了干劲。何小青深知群众最期盼的是持续增收,她依托乡域发展规划,融合群众意见建议,提出围绕“孝心路、善行路、和气路、勤俭路”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致力打造路畅、业兴、宜居、和美村庄。

她经常往返德胜村委会、乡政府和县城,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经过努力,成功对接县级相关部门争取7个项目、资金916万元,新建河堤1330米、通组路维修硬化1.44公里,农房功能性提升改造106户,这让他成了县乡村干部群众口中的“拼命女郎”。如今的德胜村,宛如一幅清新宜人的乡村美景图,环境整洁舒适,乡风文明和谐,道路两旁花团锦簇,农舍墙上彩绘抢眼,目之所及,红瓦白墙,亭台院落,鳞次栉比。

根据县域雪梨产业发展振兴规划,为解决雪梨价格低,销售难的问题,何小青动员退伍军人党员马世程在全村率先开展梨树高接换优、修枝整形工作,通过挂果情况看,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增强了村民种植梨树的信心。马世程满含热泪地说:“从小吃着梨子长大,我都不知道这些梨树还有这么大的价值,可惜今年的雪梨她尝不到了”。

微信图片_20240827090953.jpg

驻村的日子里,她把德胜村当成了自己的家,用心用情谋划德胜的发展,定思路、抓机遇、做动员、调结构,用智慧谱写着德胜村乡村振兴篇章的每一页,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

她是‌提升治理水平的“参与者”,以真情感染了民情。德胜村是远近闻名的“孝善和俭”示范村,何小青为了将“微网实格”工作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她总是说“我就是一名基层网格员,要在格上发现矛盾,解决问题,更好促进民风淳朴、村民和善”。

金川水电站施工占用德胜村集体林地资源,涉及林地征收补偿费用1100万元,因村民对补偿方案存在争议,3月29日一大早,德胜村10名村民代表前往乡政府咨询赔偿政策,何小青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乡政府,面对村民代表,说道:“老辈子些,你们一个一个说,我一条一条地记,这件事要是办不好,我也无颜面对大家”。为了拿出满意方案,她反复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户主大会,挨家挨户与村民开展交心谈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形成群众满意的赔偿方案。之后,她又挨家挨户核实补偿信息,签订补偿协议,第一时间把补偿费用打进了村民的银行卡里,交到了村民手中。8月22日下午,何小青还在叮嘱村会计说:“我们要把剩余一百多万资源补偿费尽快调解核实兑现了,这件事就圆满了”。

微信图片_20240827091008.jpg

驻村的一年,大到企业与村民矛盾,小到邻里纠纷,何小青始终亲力亲为,处理不好决不罢休。她倾心为民止干戈、治理有效促文明、为民服务办实事,保证“孝善和俭”金字招牌不掉色。

她是‌为民办事服务的“实干家”,以初心温暖了民心。何小青出生在阿坝州黑水县维古乡维古村,奉献在梨乡金川,她始终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对乡亲充满了亲昵、对服务好群众充满了信心,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用心用情服务群众。

来自农村的她深知乡亲们喜欢做事的干部,所以她采取亲近群众的“先做再谈”工作方法。在下村走访了解情况的时候,总是选择在早晨和傍晚乡亲们下地干活的时候去。看到有人在干活,直接下地,拿起旁边的农具就开始干,摘花椒、挖洋芋,刨地、除草、施肥……,地里的农活信手拈来,做完农活,遇上饭点,她也不矫情,烧火做饭、洗菜做菜都是一把好手,就这样边做边问粮食产量、再问家庭情况、后问意见建议,循序渐进,一步步走进乡亲们的心里。两个月时间,“何书记”就成了乡亲们的主心骨,有困难、有矛盾、有想法都会去找她。至今,三社的寇四嬢还在念叨“何书记帮我买的洗衣粉钱,还没有给她喃”。

微信图片_20240827091025.jpg

在驻村工作的日子里,何小青总是那个最先到达、最晚离开的人。据德胜村会计雷明强回忆,8月22日那天,在我这核对完农户信息后,真没有想到在前往乡政府盖章交材料的路上发生了意外。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对亲人无尽孝心、对乡亲无私关心、对孩子无限爱心的最美女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成为了两个年幼儿子的遗憾、成为了德胜乡亲们的遗憾、也成为了何小青家人的遗憾,更成为了我们所有人的遗憾……

大金川河畔的余晖,是何小青同志留下的最美晚霞。何小青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于党、信念坚定、不负初心的一生,是忠于人民、勤肯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忠于事业、夙兴夜寐、勇于担当的一生,年仅三十九岁的璀璨芳华,如流星般划过八月的夜空。来年,她定将化作春风、细雨,绽放在漫天的香雪中,永远守护这片高原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