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与布拖县在省内结对帮扶中,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共建”,以“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党员先锋示范”模式,帮助布拖走好乡村振兴路。
两地党委齐抓,共建产业园区
一是合资建园区。以发展马铃薯全产业链为核心,两地按51:49出资比例组建合资公司,筹资1.5亿元打造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建成智能温室育种大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等科研生产设施,配套马铃薯主食文化体验、电商公共服务和会议中心,形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田园文旅示范园、帮扶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和现代农业推广种植示范区“三园一区”空间布局。二是延伸产业链。坚持“研+种+产”一体化,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组建科技小院研发脱毒种薯,建立“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全面推广脱毒种薯和栽培技术,实现增产30%。创建“布江蜀丰”“土豆王国”品牌、研发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完成每斤1元的商品薯到每盒16元的马铃薯粉丝“华丽变身”。三是改革促发展。在第四批帮扶工作队支持下,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调整股权结构,引入专业管理队伍,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培育本土人才;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发展粮经轮作,开发上线新产品,促进盈利增收;探索三产融合模式,配建黑绵羊大酒店,提升文旅承载能力,积极争取总部经济落地。同时,拓展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加入省“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走进央视《三农优选》栏目,实现“布拖产”出川遍全国、美名誉海外。
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鸟瞰图
“布拖产”参加“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前往土耳其参展
支部结对共建,同兴集体经济
一是机制搭桥梁。建立“联乡包村”工作机制,帮扶工作队分别与3个乡镇、5个村结对共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联系村支部“三会一课”,筹办“暖冬行动”“六一活动”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堡垒愈加坚固。二是共谋村发展。汇聚其他帮扶能量,推动“江油帮扶队+村支部+驻村工作队”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携手西南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工作队,在地洛镇依子村流转土地40亩,建成“依子村蔬菜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在县委组织部支持下,整合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国家能源集团帮扶资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筹资1350万元建设地洛镇肉牛种养循环项目,打造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助力补尔乡日久村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出资50万元建设场地和采购农机,破解土地撂荒“痛点”,形成“农户便利+集体增收+反哺群众”的“三赢”格局。三是群众齐增收。通过“江油出资+部门指导+集体支持+群众参与”方式,实施产业补助项目,帮扶资金直接用于提升群众生产经营能力。携手县残联实施残疾人创业项目,助力扩大种养殖规模,激发残疾人自主创业热情,拓宽致富奔康路径。携手博作村驻村工作队,以“赠送鸡苗+集体养殖+定点采购”形式,为该村赠送10万元鸡苗,5个月内便实现产值24万元。
依子村蔬菜基地喜获丰收
党员示范引领,齐谋县域发展
一是人人知其责。江油前指临时党委施行分工责任制、任务承诺制、工作督导制、考核奖惩制“四项制度”,明确每个项目的分管领导、负责分组、承办人员,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确保项目推进高效化。二是全员挂实职。江油市第四批帮扶工作队30名帮扶干部实职融入挂职单位,与本地干部结为“一对一”“一对多”帮带对子,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经验优势,帮助本地干部人才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先锋担重任。帮扶干部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参与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项目,在新型城镇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用地选址等方面做出努力,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城市综合体项目纷至落地,城市环境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