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对口帮扶剑阁县工作队将剑门关镇梁山村福心茶园列为重点帮扶项目,按照“布点精准化、建设协同化、投入持续化、打造整体化、效益共赢化”工作思路,兴产业、建品牌、富群众,逐步将过去一个近200亩杂草丛生的弃耕荒地,打造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和当地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一、布点精准化,下好示范引领“先手棋”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准选择项目。“剑门绿茶”历史悠久,剑门关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代,剑门绿茶已是贡品,《蜀中名胜记》有记载:“有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梁山村有1000余亩老茶山和老茶厂,产业规模较小、品牌附加值不高,但群众有发展壮大茶产业的意愿。梁山村又地处剑门关风景区东门、距离县城仅1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有茶叶发展基础,有利于引进企业业主投资、客户更好体验、品牌营销推广。由此确定在梁山村建设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采摘加工、研学体验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园。
二、建设协同化,抓好协同发展“组合棋”
福心茶园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在资金投入上,以广安市对口帮扶剑阁县工作队和剑阁县属国有企业剑阁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连续五年持续投入。项目建设上,由剑阁县属国有企业剑阁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技术服务。资产管理上,村集体流转农户土地入股,资产作为村集体资产,公司和村集体、群众共同管理并分配收益。
三、投入持续化,谱好蓝图到底“长远棋”
三年来两地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资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先后进行土地拓荒整理,并引进西湖龙井、广元黄茶、广安松针等50余种优良茶树品种,以高效标准化茶园、生态有机茶园、茶树品种母本繁育园为建设标准,栽种茶苗80余万株。完成智能喷灌、电子监控、病虫害监测等智慧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茶文化特色体验、特色景观、网红打卡点等茶旅融合工程建设。今年,工作队又以茶园为依托,持续投入400万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变“茶园”为“茶园+家园”,示范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跃升。
四、打造整体化,走好空间发展“全盘棋”
剑阁县按照广元市产业布局规划,把稳步做优剑门茶叶品牌写入《剑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一心、两轴、双核、四区”进行整体建设,与剑门关旅游深度融合,开发民宿、茶饮、茶食、茶博览馆,致力建成集观光、采摘、加工、体验于一体的茶旅项目。目前,剑阁县建成茶园1.5万亩,年产值达7500万元。未来,还将以剑门关镇为核心,辐射下寺、姚家、盐店、汉阳等乡镇发展茶产业,预计到2025年发展5万亩,实现年产值2亿元。
五、效益共赢化,谋好奔康致富“致胜棋”
围绕“盘活资产、开发资源、运营资本”三大路径,探索“土地租赁、务工创收、自主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实现形式,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共赢。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多种形式,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群众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福心茶园项目实施以来,已支付群众务工费用近100万元。剑阁县茶叶公司通过实施福心茶园项目,扩大了产业规模,打响了茶叶品牌,发展成为集民宿、茶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多元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