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道路通达四方、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舒适、一项项富民产业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冬至时节,走进蓬安县新园乡宽敞沟村,一幅“和美乡村”美丽画卷在大地上尽情铺展。
11月7日,早上7点,天色微明,蓬安县新园乡宽敞沟村第一书记张果林就开始在村里忙活,进村入户走访、查看产业发展、调解村民纠纷……把汗水挥洒在热爱的驻村工作事业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果林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并在学校分管脱贫攻坚工作,提及乡村振兴,他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在宽敞沟村驻村一年来,我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宽敞沟人’。”张果林说,以前村民就靠种几亩田地过日子,一年到头每人也就两三千元收入,很多人迫于生计外出打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组织是关系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得到坚定落实的关键。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我们主要培育了三支队伍。”张果林介绍,通过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村干部选、育、用、管机制,建立健全优秀农民工、退伍军人和致富带头人回引培养制度,将优秀农民工、退伍军人和生产经营能手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任职。
“同时,我们还组建党员先锋队,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工程。”张德勇说,村里将优秀党员人才,以村为单位建立党员先锋队,点对点为群众提供服务。这些党员为民服务、扶贫帮困,冲锋在前、表率示范,赢得了群众一致认可。
村里还依托专业技术团队及十多家农业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农技人才培养。如今,全村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集约规模开发、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如李”“文君桃”成为注册农特产品。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入股等方式,实现了业主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旅融合绘出美丽乡村新图景
“在这片桃林设置一个卡通打卡点,在那片李子林设置一个环保主题打卡点……”11月7日,张果林与村委干部一起正在规划在桃李产业园设置一批网红打卡点,为明年春天的桃李赏花季作准备。
“春夏时节,前来赏花采果、品农家菜肴、游田园风光、购绿色食品的游客络绎不绝。”张果林说,仅观光旅游这一项,就让全村老百姓年户均增收数千元。
近年来,通过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宽敞沟村依托桃李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春赏花、夏采果等新业态,新建桃李果品交易长廊、桃李初加工基地综合体、垂钓园、农商旅体验园等一批新设施。
桃花节游客纷至沓来
桃李采摘节活动热烈
“我们引导龙头企业增加投资,不但提升了桃李产业发展层次,也美化、亮化了村庄。已建成水肥一体化滴灌示范区5000亩;同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农旅融合等基础设施,修建村组公路18公里、产业道路14.5公里、入户便民路30余公里,实现组与组、户与户通公路;修建提灌站2座,农业用水管网50余公里,整治维修山平塘12口、蓄水池8口,清理渠道25公里,实现了产业发展到哪里,农业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张果林兴奋地说,同时,实施“五改三建”、“厕所革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生态靓丽、欣欣向荣的乡村美景吸引众多游客观光踏青。
宽敞沟村坚持农旅融合,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带紧邻旅游外环线的独特优势,按照农旅互融、农旅互补、农旅互促、农旅互动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农产品变旅游商品、以游促农、以农兴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多元治理夯实和谐乡村根基
近日,蓬安县新园乡宽敞沟村村民李某在4名便民理事会成员的劝说下,将自家的宴席规模从30多桌缩减到10桌。这样的“坝坝说事”,已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宽敞沟村的常态。
“以前,村里办婚宴,至少要摆几十桌,讲排场的还会租数十辆豪车,一场婚礼办下来要花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张果林说,如今,让村民轻松的不仅是婚宴,还包括结婚的整套流程,也为村民减轻了很多负担。
这种变化要归功于宽敞沟村成立的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将村民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德高望重的村民或村委会成员担任组长。村民家办婚事或丧事,都要由红白理事会组长出面主持,红白理事会负责对村民进行监督,如遇大操大办的及时制止。
张果林介绍,通过企业出资和政府项目配套,宽敞沟村建起集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村卫生室、村民说事厅、法律服务室等于一体的村级阵地,并与产业园的功能用房相连。“村级阵地按‘事有所办、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病有所医、困有所解、权有所维’‘六有’标准配置。”
村民坝坝会涵养乡风文明
村民说事厅的墙上,“宽敞沟村‘12345’基层治理路径”公示牌十分醒目。郑中华解释说,“12345”即围绕1个目标,依靠2大力量,突出3个强化,推进4项治理,实现5大提升。“1个目标就是打造基层治理样板村,2大力量就是组织主导和群众主体,3个强化就是组织引领、队伍建设、站点建设……”
该村还探索出“1+8+32”网格治理体系,即依靠1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32个网格,由村组干部、在家党员、退役军人、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网格员,定点联系农户,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后一厘米”。
村民吴有贵说:“村里不仅环境变好了,举办的文化活动也丰富了我们的农闲生活。尤其是‘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也教育孩子们要孝敬父母,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如今,宽敞沟民风更淳朴,人居环境日益变美,文化生活愈加丰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该村先后获得“第二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六无’平安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文化振兴样板村”“四川省森林村庄”等荣誉。
关爱“老小”托起乡村“稳稳的幸福”
“张书记,你真是个好人啊,上次我儿子的事多亏你的帮忙!”近日,张果林在入户走访时,一位老人拉着他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对他们要格外关心。”张果林说,作为教育单位派遣的驻村第一书记,换岗并没有忘掉本职工作,深知未来在年轻一代,扶贫先扶智,我也在村上还重点关注了“一老一小”工作。
为此,他与“童伴妈妈”吴晓霞对村上2名残疾儿童定点帮扶联系,定期到儿童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利用周末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阅读、作业辅导、心理辅导,端午节还组织近30名儿童开展“粽情端午、相伴童行”关爱活动。
“我们特别关注村里大学生就读情况,专门进行了登记核查,鼓励他们在校要努力读书,通过寒暑假召开宽敞沟村在校大学生恳谈会,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张果林说。
今年5月的一次入户核查中,张果林了解到新考上大学的事实孤儿吴静宁情况比较具体,其读大学的学费、生活有困难,组织村上召开会议,专门将其动态纳入脱贫户吴传刚家(该学生叔公,监护人),保障其大学期间读书、生活有保障。
与此同时,关心老人健康,定期为老人开展免费体检,关注老人住院报账情况,有重大疾病住院自付费用过多的,村级研判纳入低保。经常入户走访交谈,了解老人思想动态。去年春节前夕,对全村80岁以上老人共75人进行了慰问。
采访结束时,张果林表示,只有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中,把他们的事作为起点和归属,做他们的贴心人。才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干部的关心真实的送到村民的家中和心中,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