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陈飞受组织选派从眉山市发展改革委来到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从一名经济战线的业务员到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埋头苦干的精神、勇于奉献的情怀和为民服务的初心,他把群众当作自家人,把帮扶工作当作自家事,聆听群众心声,一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入调研村情村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彩增益。
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廖店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边界小村,位置偏僻土地贫瘠,村集体经济薄弱,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村民观念较为落后,市场意识淡薄,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尤其是近年来年轻人外出打工逐年增加,村里留守老人、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空心化”严重。
初到廖店村,陈飞便以驻村干部的“四项基本职责”为己任,与村民同吃同住,在他看来,来这驻村,自己就已经是村里的一员了。他带领工作队,克服路烂道险,跑遍了7个村民小组、498户群众,收集道路建设、饮水提升、用电保障、产业发展、村庄治理等5个方面70余条意见建议,同队长、老党员、老干部交心谈心,与村“两委”村常职干部深入讨论,提出了“以村道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以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增收致富、以数字乡村提升治理水平”的发展思路,为廖店村下一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深刻践行“一心为民”行动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2024年“大排查”期间,针对入户排查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想方设法找政策、找资源,帮助5户村民解决危房改造问题,共计申请改造资金12万元;为34户村民落实“土地双挂钩”政策申请项目资金498万余元;帮助脱贫户、一般户、五保户申请特困补助、低保补助、制定落实帮扶措施,为读书学生申请“雨露计划”资金政策、就业帮扶,为在外打工的村民申请务工补贴,他对困难群众的丝丝关怀,打动了村民的心,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入户排查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抓党建、强班子,巩固脱贫攻坚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战斗的基础。要办好农村事,就要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发挥出来。陈飞始终立足于“建强村党组织”这一首要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细化工作任务,建立了《驻村帮扶干部与村“两委”责任分工》,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和任期目标,做到了“到位不越位、帮办不代办”,把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拧成了一股绳。
在陈飞心里,他始终坚信建强基层党组织就是攻坚克难的前提。他从“七个基本”入手,标准化、规范化建强廖店村党组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组织理论学习、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等活动20余场次,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和“四议两公开”村务制度,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于“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他指导村“两委”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党员队伍,一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转正党员2名、储备村干部后备力量5名,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村级骨干队伍。
他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纲,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覆盖走访,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尤其是对全村脱贫户79户195人、监测户2户6人,实行了台账式管理,采用每月风险研判、定期集中入户走访等方式全方位排查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同时,他还注重用好结对联系单位的力量,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实施开发式扶贫,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有效解决了联系户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村脱贫户、风险推送户人均收入均在10000元以上,经核算2024年脱贫户人均收入16922.17元,较2023年收入增幅19.97%。
核算脱贫户家庭收入情况
抓产业、促增收,提振集体经济
廖店村的主导产业是茶叶、脆红李、长毛兔、鹌鹑育雏、花卉苗木种植等,在市场环境变化中这些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有的甚至走向消亡,如何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提振集体经济的课题摆在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面前。一方面,陈飞带领大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到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食用菌产业园、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经济开发区考察学习,不断提升村级干部抓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一年多来争取衔接资金92.53万元、帮扶单位支持项目建设资金3万元,共计争取资金95.53万元,推动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路灯安装项目、鹌鹑养殖中心扩大建设项目、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提升项目、农机设备采购项目、丘陵山区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廖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0月19日,在陈飞的努力下,廖店村又同贵州农瑞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白参菌菌菇种植协议,目前该项目已落地投产,按现有规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纯利润,届时将进一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产业振兴效果初显。
随着集体经济走向良性发展轨迹,陈飞和村干部逐渐探索出了大力发展“种养循环经济”的新路子,通过搞活鹌鹑养殖和食用菌种植的下游产业,扩大产业规模,突出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建设”,就能带动村民参与进来,增收为民、为民谋福。
验收鹌鹑养殖中心建设情况
建项目、促提升,改变乡村面貌
项目建设始终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和陈飞的本职工作高度契合,通过他与派员单位、各级部门不断协调沟通,5月27日丹棱县以工代赈示范项目落地廖店村开工建设。
主持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开工仪式
这个项目将为廖店村的交通带来大改变。“随着道路的建成,产业可以不断升值,务工人员也能在家门口挣到钱,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这是老支书陈远明由心底发出的感慨。该项目按照“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模式实施,最大程度吸纳本村劳动力务工就业,最大限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该项目将新建产业道路4.2公里,并建设相关附属设施,计划总投资500万元,预计组织184名群众参与务工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76万元,工程建设将极大提升廖店村产业升值,带动大木河片区发展。目前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于12月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建平台、促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为此,陈飞主动对接中国移动眉山分公司,决心在接下来的任期内以数字乡村为抓手,依托网络+乡村振兴模式,着力“乡村网络数智化”“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治理数智化”建设,助力廖店村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该平台正在建设中,建成后能够实现数字赋能廖店村全面振兴,打造乡村治理“一张网”,通过平台建立起一个高效、透明、互动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年多来,陈飞进村落、走田间,深入村里的每家每户,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兢兢业业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美好,让美好生活在廖店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