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村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现有村民小组12个,2133户5176人,全村以水稻种植为主,耕地面积656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4400亩。”11月1日,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锐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组织的国土经济·名家讲堂上,绘声绘色地介绍着村子的情况。
2023年8月,眉山市选派新一批驻村帮扶干部,张锐积极报名,希望能够深入基层、走进百姓,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在驻村的四百多个日夜里,张锐不仅记了满满3本工作日志,还以身为笔,从村情民意到为民服务办事,从守好耕地到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用心描绘着“永远丰收”的新画卷。
牢记殷殷嘱托,守好永丰一方良田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首站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走过“一田一池一站”,首次提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并寄语基层党组织要“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关怀,如和煦春风,温暖着村“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心田,让他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也如同一盏明灯,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能够到总书记视察过的村工作,很是兴奋激动、干劲十足。”张锐到村工作后,立即带领驻村工作队员集中学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永丰村建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田长”,村党委副书记为“副田长”,7名村干部为“四员”的包片联户工作机制,每周至少开展2次巡田。张锐和驻村工作队员也主动参与其中,他们行走在田间地头,通过巡田加强政策宣传,守护农田设施,保障耕地“一分不少”。
“参与巡田后,让我切实感受到‘田长制’工作机制在基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农业设施损坏和‘非粮化’种植的情况,早发现早协商早解决。”今年年初,张锐和村党委书记李雪平一起巡田时,就发现有个别村民想栽种果树,张锐及时向村民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和村上的统一种植计划,村民以为自己计划栽种果树的区域不是基本农田,听到劝导后立即表示理解支持。
张锐和村党委书记李雪平一起巡田
“这片‘三高之地’也是我日常运动场地,每天看着水稻一点一点成长,自己对农村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张锐所说的“三高之地”就是永丰村委会正对面的1500亩高标准农田,西侧是成乐高速、东侧是成绵乐高铁,一起构成了“三高之地”。张锐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沿着机耕道跑步运动,查看水稻的长势,从暗室发芽、田块育秧到成熟收割,每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张锐现在也是半个农业人了”村党委书记李雪平笑着说道。
汇聚各方力量,激发集体经济一池活水
端好饭碗的永丰村,如何焕发新的生机?聚焦水稻种植主产业,延链开发系列“米+”特色产品,便是永丰村给出的答案。
“这就是我们刚刚开发的新产品永丰米乳,和之前的产品一起组成‘永丰八宝’家族。”张锐在“丰收里”综合服务中心的供销社,指着货架上的永丰米乳、永丰大米、永丰米露、永丰米花糖等八个产品说道。
张锐向游客介绍永丰特色产品
永丰村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是传统的种粮大村。过去,村集体经济收益以固定资产出租为主,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仅有12.8万元。如今,随着各类“米+”产品的开发,村集体经济收益连续倍增,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了102万元。
“产业要发展,还是要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把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才吸纳进来。”2023年,在太和镇党委的支持下,张锐和村“两委”面向全国招聘了负责经营永丰村集体经济的“乡村CEO”。去年9月26日,36岁的邓凯从村党委书记李雪平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永丰村首任“乡村CEO”。
“张书记工作抓得很紧,也很细致,每周都要和我们开一次例会,一起讨论产品开发销售、招商争取、新业态开发。”邓凯上任后,张锐每周都与他召开例会,共同商讨“米+”产品开发销售细节,谋划项目招商和新业态开发,全身心投入永丰的发展。
2023年春节前,张锐抓住购买年货的时机,向派员单位市委组织部汇报后,协调开展了永丰特色产品进机关、进商超、进餐饮的“三进活动”,每天摆展销售额都在6000元以上,持续扩大永丰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永丰的不断发展,游客越来越多了,产品销售也越来越好了,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人才短缺的问题,比如村上讲解员需要长期在村里工作,加之周末经常加班,离职率一直较高,新招聘的讲解员熟悉情况周期长,造成了成本增加和临时困难。面对人才短缺问题,作为干部工作出生的张锐,积极思考、主动作为,经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建立讲解员管理制度,把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吸纳到集体经济公司,发动村“两委”干部全员参与讲解工作,和集体经济公司签订讲解报酬协议,同时结合村干部特点修改讲解稿,大家也由以前的胆怯不敢讲变得能说会道,积极宣传永丰乡村振兴取得的硕果,既解决了讲解员稳定的问题,又确保永丰的发展后继有人。
永丰村和博雅新材料公司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村子的发展既要激发内生动力,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虽说可能会面临拒绝,但是风雨之后总有彩虹,多尝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张锐介绍道。今年8月,在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引荐下,他拜访了眉山本土企业博雅新材料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眉山大力支持的新兴科技公司,他们对永丰村十分感兴趣,不仅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还一次性花费9万余元购买了500余份永丰特产大礼包。博雅新材料公司董事长王宇也表示,公司将组织全体职工到永丰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也将长期开展助农合作,为永丰的发展助力。
始终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一件实事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永丰村考察调研时对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深情嘱托。近两年来,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形成了“四办工作法”,坚持老百姓的事认真办、马上办、想法办、依法办,切切实实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刚下村时,我就和驻村工作队员共同承诺,要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竭尽全力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张锐回想起刚到村上来工作时,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社工就反映,有一名低保户腿摔断了,希望村上能够给予帮助。张锐立即对接民政、医保等部门了解政策,申请临时救助,最大限度帮助解决治疗和康复费用,把党的惠民政策用够、用活、用好,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
村民的诉求得到了解决,张锐也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同时,他也开始反思,村上能不能建立一些工作机制,以便在村民需要临时救助时快速给予帮助。张锐和村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共同商讨,决定尝试成立永丰村自己的慈善基金会。
接下来,张锐和驻村干部就积极对接派员单位、国有企业和本地商会,先后筹集资金5万元,成立了东坡区首个村级慈善基金会,并将集体经济收益中的公益金按一定比例注入慈善微基金,用于公益事业发展,推动强村和慈善同步发力。
永丰村成立慈善基金会
“感谢现在的好政策,我们老年人都可以免费理发。”7组村民李玉彬幸福地说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我们结合实际,成立了六支‘永’字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文化大院、丰收里等活动阵地,聚焦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等,举办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张锐介绍了村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的志愿者服务队,平均每个月都要开展5次左右的活动。比如正在开展活动的永健优养志愿者服务队,每个月都为村子里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一次义务理发,对于有行动困难的老人还上门提供服务。
张锐带领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清扫活动
“为了保障各项活动长效常态开展,我们还建立了积分管理制度。”张锐继续说道,每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都会给予适当的积分,1积分对应1元钱,每年年底就可以在村上的供销社兑换永丰特产、日用品等,切实调动起大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如今,永丰村不仅获得了“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还成功争取到了“五美乡村精品村示范项目”,张锐正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在振兴路上逐户收集村民美化庭院的建议。“驻村工作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接下来我将和工作队员赓续前行,持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好丰景。”张锐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