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简介】熊强,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0年11月出生,2013年4月加入共产党,2015年8月参加工作,派员单位及职务是泸县水务局水库管理与利用股股长。2021年7月选派到泸县立石镇任驻村第一书记。
【所驻村基本情况简介】普照村位于立石镇西北方,紧邻省级风景区玉龙湖,距立石场镇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8.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0亩,有7个村民小组3397人,党员80人。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脱贫村,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现有建档立卡脱困户126户352人,现村主要产业为柑橘+荔枝种植。普照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省级宜居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个人驻村感言】“纵情回忆过往,不带半点苦涩与悔恨”。在老了那天,能对自己说一声问心无愧。
【个人事迹介绍】“各位乡亲父老、直播间的各位朋友,今天普照村驻村工作队直播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普照村村民陈忠秀嬢嬢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希望今天的医保政策宣讲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下次再见!”
下午五点,在普照村安置房持续3个多小时的政策宣讲直播正式结束,直播关闭的第一时间,熊强连忙拿起旁边的水猛灌几口,陈忠秀连忙说着“慢点喝、慢点喝,别呛着了”。直播结束后,陈忠秀上前拉着熊强的手,开心地跟他摆起了龙门阵,她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熊书记你看我家里新买的电视好看不?我儿子和女儿上次直播后还跟我打电话说我现在比上电视还厉害,都是什么潮人了。”“哈哈,对嘛,以后我们村老年人都可以来我的直播间,我们大家一起讲政策,学知识。”熊强笑着说道。34岁的熊强是四川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经公开招聘成为泸县水务局干部。2021年7月,他主动请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三年来,普照村有了新变化、新发展,整洁了,漂亮了,发展了。但他白净细嫩的脸变黑了,他理思路、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致富,迅速完成了从一个水务局的干部到第一书记的角色转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驻村群众的广泛赞誉。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村貌
走进泸县立石镇普照村,新硬化的乡村公路干净整洁,让人心情舒畅;村内新增的信号基站和变压器显得格外注目,路灯傲然挺立在道路两旁,让人眼前一亮;此前群众反映的产业园道路泥泞、灌溉难、生活垃圾投放不规范等问题,也已修整好。在普照村4组的篮球场,每到傍晚,村民们就跳起欢乐的广场舞,还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在压马路、唠家常,整个普照村呈现出一派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图1为普照村驻村工作队争取路灯安装项目
2021年9月,熊强到村后,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全村走了个遍,也对村基本情况有了个大概了解。普照村位于泸县立石镇南部,全村现有脱困户126户352人,村内有扶贫产业园但发展产业模式较为粗放,虽紧邻省级风景区玉龙湖,但村地势高,灌溉用水并不方便,而且村内林区面积广,多条道路还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同时,群众还集中反映手机信号差、日常用电电压不稳定、生活环境差等问题。
在调研摸排后,熊强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首要任务。他积极争取政策落地落实,精准对接帮扶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村两委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最高收到乡贤个人2万元捐款;发动全村200余名群众参与乡村环境集中整治,投资6.5万元增加垃圾转运箱等设施13处;为节约成本自己动手参加运动场划线、材料搬运等,共打造文化娱乐设施5处。
在熊强的带领下,村民们硬化了家乡道路,安装了新路灯,建设了新的文化娱乐设施,家乡焕发了新气象,村民们纷纷点赞。
拓宽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普照村集体自有产业100亩柑橘,年产20万斤,此外还有9个家庭农场,柑橘年产量达80万斤,销售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从来没有销售经验的他只能依葫芦画瓢,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打广告,自己开车拉着柑橘到单位送货试吃,向身边朋友推荐,但还是杯水车薪。面对百万斤的柑橘,熊强意识到靠脸推销的熟人买卖始终不是长久之计。经与村两委研究,他们决定立足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玉龙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打造属于普照村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让大家认准普照柑橘,打通柑橘销路。
图2为普照村驻村工作队成功注册“立石镇普照村”商标
为此,熊强以村集体名义注册了“立石镇普照村”商标,并申报“三品一标”认证,自己垫资2万余元,制作专属农产品礼盒包装8000个,让农户先使用包装盒销售后付钱。目前包装盒已经销售7000余个,每个盒子可以装10斤,仅包装盒就带动销售7万余斤柑橘,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同时,熊强还抓住当下抖音直播热潮,为驻村工作队注册了抖音账号,截至目前已更新短视频80余条,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40万,累计播放量270余万次,直播50余场,累计观众30余万人,每年直接帮助农户销售各类农产品三万斤。目前,熊书记已是有名的“网红书记”,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与认可。他曾仅通过一条短视频就帮助一位70岁老人在一周内将几千斤沃柑销售一空。
图3为普照村驻村第一书记熊强在柑橘产业园直播带货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方式我们不仅要把柑橘通过网络卖出去,更要把鸡鸭鹅等也通过网络销售出去,改变五毛、一块钱都还在讨价还价的局面,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致富增收信心。”熊强说到。
为了帮助村民再增收,熊强和工作队经过测算,发现订单式种植的高粱一亩可以帮助农民增收800——1200元,而且种植高粱较传统种植的玉米更好管理,但是很多农户的思维一下转变不过来,拒绝种植高粱。熊强同驻村工作队逐户劝说,主动承诺保证种子供应、保证技术指导、保证收购“三个保证”,最终推动群众种植高粱达1000余亩,每年为农户共计增收100万元。
通过3年的努力,目前的普照村,已经由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真情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这是熊书记给我的名片,我要放好,有啥子事我直接找他就行了,方便得很。”说起熊书记,在普照村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
考虑到农村老人居多,记忆力不好,操作手机不方便,熊强统一印制了驻村工作队名片,在跑田坎、进院坝时主动发放给村民。很多农村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收到过名片,这种随意又显得很正式的做法让村民感受到了熊强开展工作的真诚,开始愿意找熊书记了。
2022年4月的一个晚上十一点的时候,4社村民张文树给熊强打电话,这个人熊强很早就听说过大名,是村上出了名的“咬客”,反映天干缺水,家里没劳力,秧子栽不下去,情绪很激动。当时熊强直接凌晨就跑到他家里去了解情况,一见面就劈头盖脸骂了熊强一顿,说没水种不下秧子,他就到村上去吃饭。第二天一早熊强就联系抽水设备,协调抗旱水源,经过1周的努力,将他的10挑田都蓄满了水,之后还陆陆续续帮他解决了几件事情,现在一见面,就热情地和熊强称兄道弟,成功将一名“咬卵匠”变成了“和事佬”。
图4为普照村驻村第一书记熊强为村民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通过这张小小的“名片”,熊强不仅为村民答疑解惑过政策实施,调解过家庭矛盾,代缴过生活费用,代售过土鸡土鸭等农产品等问题,也建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让驻村工作队一步一步走进村民的心坎,获得了村民的信任与认可。
群众的要求满足了,熊强并没有满足,他向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秀美普照、人人向往”的发展愿景。他开始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致力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他先后在普照村开展“普照村示范户评选活动”,为获评的“普照村示范户”发放并悬挂大红灯笼;为丰富群众生活,把直播间搭建到田间地头,村内许多老人都愿意主动跑来和“熊书记”开直播,听他说普照村的变化;开展爱心送温暖活动,免费为群众送春联、为老人理发等趣味活动,让周边村的村民羡慕不已。
图5为普照村村民为驻村工作队送上锦旗表达感谢
2023年9月,熊强选择继续留任普照村驻村。3年的时间,熊强和普照村的乡亲们结下了“鱼水”深情,“从以前的和这个村毫无关系到现在群众很远就热情地招呼我熊书记,这就是我坚持驻村的原因,在驻村工作中也找到了我人生的价值。”
驻村后,熊强每周最多只能回一次家陪年幼的女儿,但丝毫不影响家人对熊强的认可和支持。熊强的妻子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我曾问过熊强,在家怎么没看到你这么主动干这些。熊强说:我也是农村的娃儿,既然都在这个位置了,看到了,还是想做点事情。这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话,但是我真的能从中感觉得到他想为群众办实事的心。”在熊强的影响下,他的妻子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24年在泸县“学习榜样·争做先锋”暨“七一”座谈会上,熊强这样说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当走在新硬化的公路上,看着连片的柑橘树,和群众热切交谈时,我觉得这就是驻村的价值。未来,我将继续扎根这片乡野沃土,在田间地头栉风沐雨,书写驻村人的“担当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