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格县北部高低起伏的丘陵间,隐藏着一个名为特口村的小村庄,这里曾是脱贫攻坚战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由于当地村民观念保守、发展方式落后、收入来源单一、缺乏人才等原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繁重,然而,自2023年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安辉的引领下,特口村正逐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安辉,这位肩负重任的驻村干部,带着对乡村的深厚情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特口村这片热土。
看着这位新来的书记,村民们心里都犯嘀咕:“他这么年轻,怕没吃过啥子苦,能带领我们持续增收致富吗?”但很快,安辉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初步认可。“安书记刚来的时候,就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我们的需求,的真情实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村民吉此拉子说。
而如何立足特口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成了安辉时常挂在心上、念在嘴上的“头等大事”。
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面对特口村产业结构单一、品种效益低下、经济收入微薄的实际情况,安辉没有安于现状,也没有退缩。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家中,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决定摒弃直接补贴脱贫户资金的做法,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效益等方式,带动村民发展新型特色产业。
初步的想法有了雏形以后,安辉立即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发展大棚和露天相结合的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的方案,充分利用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对口援彝扶持资金和中央、省州县的扶持配套资金180余万元,创新工作举措,推动特口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特口村利用援彝扶持资金新建了露天绿色有机蔬菜20余亩,利用配套资金新建了大棚蔬菜30余亩。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实现了特口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身,还为当地脱贫户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务工岗位,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2024年6月11日,在蔬菜基地查看蔬菜长势
2024年6月28日,蔬菜基地雇佣的脱贫户在田间锄草
“安书记带领我们发展蔬菜产业,一开始我们还担心种不好,但他很有信心,带着我们建大棚。现在我们可以就近务工,每个月挣2000余元。”村民拉普莫日牛高兴地说道。
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安辉还注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多次组织村民到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引进了蜂糖李和油茶、中草药等种植产业。在他的带动下,特口村的油茶种植面积达到了150亩,蜂糖李种植面积达到了450亩,中草药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1000亩。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特口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安书记来了之后,我们村的技术和销路都不愁了。他不仅带着我们外出学习,还引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现在我们对种植产业发展越来越有信心了。”说起安辉书记在人才引领方面的成绩,村干部阿连色伍连连称赞。
在销售方面,安辉采取了订单销售、合作协议、固定合作等多种方式。他与普格县各单位机关食堂、学校教师食堂、县农投公司以及各大蔬菜批发商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为特口村的蔬菜产业打开了销路,还为当地脱贫户提供了大量的务工岗位和收入来源。
靶向施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从老党员、原特口村党支部书记海日次海口中了解到特口村现在依然还保留着老特口乡丧事“按户按人头分坨坨肉和散包包烟”等传统习俗后,安辉意识到,这是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的典型表现,随便一场丧事办理下来,花费不少,这种习俗,不仅费事费力费财,还会让年轻后辈的攀比心理越加严重,亟须根治。于是,他立即组织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陋习的危害,引导党员、村民代表转变思想观念,带动辖区村民积极参与整治婚丧陋习,根除落后的传统习俗,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给参会人员发放了特口村新制定的村规民约条例,将丧事禁止“按户按人头分坨坨肉和散包包烟”等条例纳入其中,参会人员进行举手表决通过,按上鲜红的手指印,表示全力支持。
2024年1月30日,在特口村委会组织召开移风易俗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
村民小组长吉俄拉海对安辉书记对移风易俗工作的举措非常认可:“此举是特口村历史性的改革,不但减轻了经济负担,又摒弃了相互攀比的人际负担,从而形成淳朴节俭的良好风尚。”
精准帮扶,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帮扶干部把我家的鸡都给买走了,给的价格比市场价还高得多,让我又多了一份收入。”监测户村民曲木么都切笑着说道。
面对农户产品销售难、产品滞销的问题,安辉积极对接县级联点单位,前后争取2万余元资金,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组合方式,取代简单的“以买代帮”式帮扶,不仅调动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而且解决了农户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以购代捐”这一举措,架起了脱贫户与消费者之间的直通桥梁,同时也架起了帮扶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爱心桥梁,让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活力,使帮扶成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事情,让消费帮扶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2023年10月10日,组织开展以购代捐,已买代帮活动
此外,安辉还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15余万元,针对家庭困难的脱贫户分批次发放猪苗70头、大肥猪44头、鸡苗1836只,扶持其发展种养殖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
心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付出总有回报!如今的特口村,已不再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而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特口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安辉书记倾情奔忙的足迹,凝聚着安辉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相信在安辉书记的带领之下,不久的将来,特口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