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四川省增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正式奔赴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徐艺铭就是其中一员。被选派到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鳌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内心充满了对乡村工作的美好期待,同时也带着些许的忐忑。从骄阳似火的夏季进入到金色丰收的秋季,徐艺铭也从一名戒毒民警转变为群众身边的“知心人”,从最初的走村入户害怕吃“闭门羹”到现在端着饭碗和群众一起边吃边聊,田间地头洒下他的汗水,农家小院传来他的笑语。
从一名“外地人”到“本地人”的转变
徐艺铭到村后,积极融进去、沉下来,迅速转变角色。在村常职干部和原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通过走村入户、坝坝会、翻看资料以及和群众促膝交流等方式,全力熟悉村情民情。乡间道路总是蜿蜒曲折,他就和驻村工作队员骑着摩托车,走遍了鳌山村的每条村道、每处水塔、每处堰塘、每处良田。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对村上的村情有了大致的认识。三个月后,从最初的“娇羞含蓄”不敢入门,到现在的“落落大方”敲门而入,每每在群众家门口路过时,他总会停下脚步,问问今天出去劳作没有、饭菜做好了没有,群众热情地将他留下一起聊聊家常,留他在家里吃饭,叫他“徐娃儿你多吃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到村后的第一个月,鳌山村迎来了稻谷丰收的时节,徐艺铭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群众一起捡拾收割机遗漏的稻谷,维护现场的秩序,保证群众的安全。看着一背篓一背篓金黄色的稻谷和群众开心的笑容,徐艺铭对驻村帮扶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入户过程中,了解到4组一名残疾儿童因身体原因不能经常到校上学,徐艺铭组织驻村工作队员每月到该儿童家里帮助学习,跟小朋友一起玩耍,赠送彩色铅笔、橡皮泥等学习工具,每月组织驻村工作队对全村适龄就学残疾儿童开展帮教活动。
徐艺铭与学校老师到残疾儿童家家访
从一名“门外汉”到“内行人”的转变
徐艺铭作为原单位环安办专职副主任,接触的都是戒毒工作和安全工作,在这些方面已是游刃有余,但到村后,入户排查、数据统计、防火宣传、防汛减灾,王大爷的赡养协调、张大娘的低保提级、吴奶奶的帮扶政策……事事千头万绪。但这些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万分重要,绝对马虎不得。于是他白天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夜晚就查看资料学习政策,从“困难户”到“低保户”,从“脱贫户”到“监测户”,一页一页的翻、一条一条的看,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了然于心”,每每群众来到村上办事的时候,他都能根据相关政策做出正确的答复,缓解群众焦虑的心情。特别是他到村后,利用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引入“双重预防机制”,建立“村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风险管控台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分类管控、分级管理,制定相应的整治计划、确定责任人、落实管控责任,保证隐患动态清零。8月4日广安区突降暴雨,驻村工作队迅速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对防汛重点区域加强巡查,雨停后对房屋、沟渠、堰塘、边坡等进行检查,确保汛期安全,协助村“两委”解决小垭口水库附近群众排污管道堵塞、晾晒场地不足等困难,受到群众的一致赞扬。
徐艺铭在倾听群众诉求
从一名“陌生人”到“知心人”的转变
徐艺铭作为一名戒毒民警,到村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专业力量,开展禁毒防艾法治知识宣传和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化延伸服务工作。8月19日省新华强戒所到石笋镇开展送医和禁毒宣传活动,9月11日省新华强戒所驻石笋镇工作队到石笋中学开展“开学第一课”禁毒宣传教育,10月17日省新华强戒所到石笋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到村后,了解到有一名刑满释放人员王某刚出狱,身无分文,一直住在村委会,徐艺铭帮助他申请了临时救助并为他购买了生活用品。王某一开始并不领情,并扬言:这辈子就要“赖”在村委会,没钱吃饭、没钱穿衣了就来找麻烦。徐艺铭利用多年监管民警的工作经验,时常开导他,给他做思想工作,和他同吃同住,最终王某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不再自暴自弃,在10月初前往福建务工。村民蒋某离婚后,儿子判给了前妻,近些年其儿子因服刑已与蒋某失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徐艺铭通过司法行政系统川渝区域协作机制,找到了其儿子的联系方式。作为一名父亲,当蒋某听到儿子一声“爸爸”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紧握着徐艺铭的手,几度哽咽、难以自已。
徐艺铭在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禁毒宣传教育
2024年8月4日至9月29日,广安区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村上的爱媛橙种植基地内无滴灌系统,导致今年产量骤减,且产品品质下滑、损失惨重。为进一步提升基地日常管理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徐艺铭邀请派出单位的农技专业人才来村指导,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种植基地业主一起研讨,制订《广安区山里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升方案及可行性报告》,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为爱媛基地增加滴灌系统、加装围栏、安装监控,提升种植基地智慧化建设,为村集体经济插上安全和智慧的翅膀。
徐艺铭在果园查看爱媛种植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个月的驻村时光,让徐艺铭深刻感悟到:驻村帮扶是一条贴近群众最前沿、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实现自身价值的成才之路,在这条路上洒下的是青春的汗水,收获的是前进的动力。光阴流转,不变的是初心、是情怀;时空更迭,传承的是使命、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