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门教育”这一重要规定,为扎实有效开展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搞好“开门教育”要放下架子,主动走出机关大院,在阡陌巷陌中书写为民答卷,切莫把“开门”当作被动应考,坐等群众“递状子”“敲堂鼓”。
赓续“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传统,厚植为民情怀。延安窑洞前,毛泽东同志用粗瓷碗与老乡共饮延河水;深圳渔村边,邓小平同志踩着泥泞与渔民细算经济账;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渡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许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坚定信念。他们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告诉我们,坐在办公室永远听不到真实民声,隔着文件柜永远摸不到民生脉搏,群众路线始终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让党群干群关系亲密无间的传家法宝。
杜绝“守株待兔”式的形式主义,做到敢开门真开门。“开门教育”不能门户大开人却纹丝不动,坐等群众上门诉苦诉难;意见箱、网络信箱公之于众却长期置之不理,甚至用摄像头监控,以威慑消解真诚;“四下基层”演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拍照”,只会沦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独角戏。学习教育真学假学、问题真改假改、作风真好假好,群众心里最明白,也最有发言权。这类“民不呼官不为”的“伪开门”,看似门户大开,实则心门紧闭,落入“自弹自唱”的形式主义,无形中加深了和群众的心理隔阂,拉开了和群众的距离。
书写“让群众眉头舒展”的满意答卷,走好群众路线。开门教育,要永远向着民心敞开;群众路线,要始终朝着民需延伸。推开朱漆大门,方能照见民生冷暖;踏出青石门槛,才能丈量民情百态。开门不是摆花瓶,不能简单地当作任务清单上的勾选项,要主动拆除有形无形的门槛,将其视为密切党群关系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聆听老百姓关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最质朴的诉求,在人民群众的注视下,改进工作作风,急群众所急、念群众所念,真正化解急难愁盼。当干部的手机号变成“民生热线”,当市民信箱显示“您的来信已收到,相关部门正加速办理”,当田间地头出现“流动办公室”,“开门”就有了民生温度。(黄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