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094089

用好科技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www.gcdr.gov.cn (2022-09-09)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8.jpg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西瑶(左二)和团队了解马铃薯生长情况。供图/省委组织部

“今年是考验水稻新品种高温抗性的关键年份,要充分筛选优异的新品种,大力淘汰不合格品种,确保极端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复杂生态环境下我省的粮食安全生产。”7月29日,2022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水稻产业技术第19团首席专家李仕贵带领专家团队成员踏着滚滚热浪,来到泸州、宜宾等地考察极端高温对当地水稻生产的影响情况。专家们不畏酷暑,围绕“绿色、高效、安全”的主旨,深入田间对各个水稻新组合开展综合评估,甄选株叶形态好、耐高温、产量优势强的新组合。

脱贫攻坚结硕果,乡村振兴谋新篇。人才工作要为中心大局聚力。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乡村振兴成为激发人才活力、展现人才潜能的新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强农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四川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用好用活广大科技人才,持续推动科技人才走进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

去年3月,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学技术厅等6部门将此前已成功开展3年的“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整体拓展为“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决定连续5年组织选派专家赴各市州乡村振兴一线,以“一县一团”或“一县多团、一团多县”模式开展深度服务,并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倾斜支持,以人才智力支撑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摸清需求精准选派——“好钢用在刀刃上”

专家感言

王西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科技下乡万里行,我团一直在路上!用心用情,齐心协力,不断攻坚破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而努力。

“发展马铃薯(俗称‘土豆’)产业,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种植户、相关企业、专家团队要全力协作,将产学研用结合。”7月27日至8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2022“科技下乡万里行”马铃薯产业技术服务第27团的专家在甘孜州、阿坝州开展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王西瑶提出了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为把科技服务做到实处,专家团队先后前往甘孜州炉霍县虾拉沱村生态农业产业园、康北优质牧草基地(甘孜县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阿坝州小金县宅垄镇四农村马铃薯种植基地等,了解马铃薯种植情况,提出种植技术支撑、市场衔接以及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此次能得到被业界尊称为“土豆王”的王西瑶现场指导,甘孜、阿坝两地的种植户们都说收获很大。在此前的“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中,王西瑶主要在凉山这个全省第一大马铃薯产区,用先进的种植和贮藏技术深刻改变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启动后,根据同样是马铃薯主要产区甘孜、阿坝的需求,王西瑶团队被派了下去,为两地的薯农也能种上高活力的种薯、卖上高效益的致富薯继续努力。

精准选派方能精准发力。“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启动之初,便把摸清受援地需求、精准选派科技专家作为工作着力点,提出要围绕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特别是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选派对口的专家服务团。

9.jpg

7月27日,中国热科院专家在攀枝花市开展芒果新品种选育交流研讨活动。供图/攀枝花组

在实施步骤上,让受援地、组织部门和专家都充分参与进来。每年初,由各受援地开展需求摸底,衔接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等活动,围绕需求提出服务产业和项目、服务内容及方式、专家来源等,经市(州)组织部门审定后统一报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汇总。

各受援地需求确定后,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林草等部门和单位组建专家服务团,并明确各专家服务团的首席专家、成员名单、服务内容、帮扶地区等事项。

根据精准对接需求的原则,2021年全省范围内共统筹筛选了374项需求作为帮扶项目,在保持“三州一市”原45个深度贫困县专家服务团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其他17市按主导产业需求,跨单位、跨层级、跨领域另行遴选300名专家,新增组建60个专家服务团,总计599名专家人才、119个专家服务团,对受援地开展定点科技服务。

今年,根据中央、省委重点工作部署,四川不断优化专家团队,进一步调整充实团队人才,聚焦38个农林类产业、5个综合类领域,新组建大豆、油料等15个专家服务团,“科技下乡万里行”服务团总计达135个。

丰富服务形式——全方位发力助振兴

专家感言

丁俊仁(四川省畜牧总站副研究员):思在高处,以畜牧精神引领新征程;志在行远,以产业突围跑出新赛道;行在脚下,以科技帮扶展现新气象。

2021全年生猪出栏111.95万头,居全省第一位;猪肉产量8.1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年末生猪存栏72.18万头,居全省第二位;能繁母猪存栏7.31万头,居全省第一位。生猪生产大县三台在年初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助力生猪大县继续做好产业提质增效工作。6月16日,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安全生产等工作“,科技下乡万里行”生猪产业技术服务第68团一行5人赴绵阳市三台县开展科技专题视频培训。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畜牧总站副站长丁俊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高级畜牧师许祯莹、绵阳市畜牧站高级畜牧师杨全德等分别围绕生猪疾病防控、养殖安全生产、养殖污染防治、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

技术指导培训授人以渔。为切实发挥专家们的作用,《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专家们开展服务的方式,其中就包括技术指导这一重要形式。针对受援地产业项目和乡村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专家服务团成员走村入户入企,深入田间地头,查看项目现场,宣传产业政策、讲授实用技术、普及最新科技成果,为当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针对乡村振兴更多方面的需求,专家们根据《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的明确要求,还要在乡村广泛开展决策咨询、人才培养、成果推广等形式的服务,以全方位服务助力全方位振兴。

“结合自主搬迁、地灾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继续用好自然资源政策红利,有力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由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勇、省国土整治中心高级工程师胡明都、省长葫灌区运管中心工程师李潇等专家组成的“科技下乡万里行”综合帮扶第128团,为凉山州布拖县自然资源发展出实招解难题,为下一步充分用好用活用足自然资源政策红利奠定扎实基础。

冬春缺草严重影响牛只越冬,针对去年帮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科技下乡万里行”肉牛产业技术服务团第75团在松潘县示范推广了雅玉158、金六谷30两个青贮玉米新品种,在马尔康市示范推广了阿丹9号、阿丹11号、高原早178、雅玉158等4个青贮玉米品种,通过品种对比试验,筛选适宜各地的品种进行推广。

强保障重激励——激发服务新活力

专家感言

顾以韧(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从科技扶贫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我既感责任重大,又感使命光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我将一如既往、不辱使命、不负期待,在巴蜀大地乡村的舞台上,用科技书写最美乐章。

“‘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各专家服务团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成果推广等科技服务,千方百计为基层送良策、解难题、补短板,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3月,省委组织部等9部门对2021年“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中成绩突出的生猪产业技术服务团第3团等41个优秀服务团予以通报表扬,极大激励了各服务团加强服务的信心。

为让专家团队切实扎根乡村专心服务,我省从组织领导、统筹保障和考核激励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切实让专家们把责任扛起来、把任务落下去。

在加强统筹保障方面,规定专家服务团工作经费由省财政保障,从乡村人才振兴工程专项资金中列支。专家所在单位要积极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必要支持。受援地要统筹用好各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好专家服务活动,加大农村本土人才培训培养经费支持力度。

同时,将考核激励作为提高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每年底,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对专家服务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专家服务情况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成绩突出的,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申报项目、推荐评选国家和省部级专家称号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注人才“活水”,促乡村振兴。一支支满怀激情、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专家团队,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插上高飞的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