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层层叠叠,远处的机械轰鸣声回荡山谷,村民在田间劳作,养殖场里牛哞鸡鸣不断……4月草长莺飞时,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各村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集体经济生机勃勃,乡村画卷美丽生动。
变化来自改革,改革激发动力。去年来,我省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实施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为突破,完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机制,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广元市利州区聚力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绵阳市三台县探索推进村常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画卷正在广袤大地徐徐展开。
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集体统一打造经营的月坝新居供图/利州组
三台县八洞镇书房村果农喜获丰收供图/三台组
盘活资源“抱团”发展劲头足
清明过后,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和平村党委书记周彬忙着查看牛棚,就近务工的村民李成富一边给牛添料喂水,一边查看每头牛的身体状态。
“和平村是‘5合1’村,留下的扶贫资产、闲置资源较多,为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和平村协调10亩用地指标,建成了肉牛养殖场,走上了自主经营路子。”周彬介绍说。
作为全省确定的首轮“微改革”项目之一,去年以来,广元市利州区探索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机制,从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各项制度、分类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强化保障四个方面入手,有效解决“怎么融合”“怎么管理”“怎么壮大”“怎么支撑”的问题,引导合并村集体经济有效融合发展,推动合并村集体经济化零为整、做大做强。
“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利州区现有行政村84个、较调整前减少66个,减幅达44%,空置的阵地、学校形成的闲置资产急需盘活,村集体经济散、小、弱,特别是发展动能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些都是‘微改革’的关键。”利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程琳表示。
聚焦问题导向,从小处着眼、细处发力。去年,利州区突出做实市场主体地位,在涉农项目管建、税务、金融、用地等方面制定“四项配套”措施,让改革切口更精准、靶心更聚焦,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想谋事、能干事、干成事。
“几个村联合开办了水泥搅拌厂,不仅将废旧石料重新利用起来,美化了周边环境,还让村集体经济富裕不少。”看着忙碌的工人,龙潭乡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马万辉喜滋滋地说:“我们一改以往各村单打独斗惯例,坚持‘支部+总社+分社’引领抱团发展,在乡镇总社协调下,小垭村和界牌村出资源、出资金,利用我们村老旧砖厂联合开办水泥搅拌厂,年收益达30万元。”
这是利州区主动适应国土空间片区规划,打破村级区划、产业结构、经营主体限制,实现理念、机制的再突破再创新,探索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村民共奔富裕路的有效尝试。
“聚焦‘怎么壮大’合并村集体经济,我们坚持‘不另起炉灶、不单打独斗’,根据各村存在资金量小项目实施难、干部怕亏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组建集体经济总社12个,下辖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分社以资产、资源、资金等‘加盟’总社,按照‘总社统筹分社、总社托管分社、分社间合作’三种运营模式,有效推动各类资源互联互动,构建‘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利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铎潇介绍说。
“以前我们想办厂,一是没钱办不起、二是怕亏不敢搞,现在有总社协调,可用的资源更多,办起厂来更放心。”马万辉表示,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让村干部带领群众抓产业的积极性高了、干劲更足了。
机制改、乡村活。利州区探索的集体经济双层组织“抱团”架构,一方面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找准了切入点,始终把稳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盘”;另一方面,通过总社统筹,实现国土空间片区规划内集体资源的聚散“抱团”,凝聚了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强大合力,以产业振兴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利州区全面消除收益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弱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62个。
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麦冬种植基地供图/三台组
村民喜领集体分红供图/利州租
定好目标擘画“蓝图”抓落实
不只是广元市利州区,绵阳市三台县通过探索村常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机制,有效激活干部干事活力,许多村庄的特色产业实现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正茁壮成长。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找结合、求突破,是“微改革”工作秉持的重要原则。三台县是百万人口大县,2021年初,村“两委”换届后,新任的村常职干部有536名,占总数的29.5%,他们对村情民情不是特别熟悉,对一届内“干什么”缺乏系统谋划,对阶段性工作“抓什么”缺乏深度思考。
在三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英看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点多、线长、面宽,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汇聚强大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以“微改革”为契机,三台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激励干部主动作为这个重点,探索构建了村常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机制,让干部对照目标持续干有了抓手,能动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刘英介绍,该机制以振兴管总目标、任期规划目标、年度落实目标“三项目标”定方向,以日常考评、进位考评、任期考评“三类考评”促实干,以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双向结合”明导向。全县383个村均提出了目标任务,113个中心村承诺任期内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106个一般村承诺任期内整村消除撂荒地,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届内一年一个想法”的局面。
最近一段时间,三台县紫河镇河坝子村悦鑫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王强格外忙碌,一筐筐小龙虾装车待发,传递着丰收的讯息。“今年我们合作社预计光养虾一项收入就能超过140万元。”王强说。
河坝子村位于三台县最南端,距县城60公里,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部分土地出现撂荒现象。换届后,河坝子村“两委”干部将整治撂荒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规划整治撂荒地1200亩发展特色产业,一年多来初见成效。
“外出务工的人多了,部分好田好地无人耕种,令人心痛。正好县上在探索任期目标管理机制,经村‘两委’商议,我们对标学习景福镇宋观庙村,把整治撂荒地、发展水产养殖作为任期目标。去年,我们引进4家产业大户,初步整治了700亩撂荒地发展樱桃和粮油套种、500亩撂荒地发展稻虾共育,丰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河坝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诚说。
目标引领实干。三台县明确五方面定性任务和27项基础量化目标,提出了“五年内主导产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50%以上”等具体指标,擘画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推动村干部狠抓落实促发展。
激励担当“以评促干”增活力
游古村、揽明月、踏清流、走田园……每逢节假日,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便热闹非凡。“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不仅村民实现分红收益,村集体经济管理员的工资也提高了5000多元,大家越干越来劲,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跟着我们干。”说起去年的发展成绩,月坝村党总支书记吴光成一脸骄傲。
以“微改革”为切口和牵引,利州区通过“村集体经济年纯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可按照章程提取不高于10%的收益用于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和提高管理人员待遇”“根据章程提取村集体经济公益金用于公益事业发展”“每年严格实行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三种模式,重构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我们不仅构建了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争取中省扶持项目,还构建‘导师+基地’精准培育法孵化乡村‘头雁’回村领办村集体经济,下派专职村支书、到村任职选调生支持集体经济发展,从人力、财力、机制多方面激发村干部领办集体经济干事创业活力。”利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安宗明表示。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引导广大村干部投身于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三台县通过精准考评,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双向结合”的路径展开探索。
阳春三月,处处生机盎然。三台县塔山镇白龙村千亩桃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惹人喜爱。“我们在制定任期目标的时候就把目标细化为第一年开荒栽树、第二年建库管护、第三年到第五年开拓市场以农促旅。去年底,镇党委对我们第一年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为我们上浮了10%的年度绩效,今年我们劲头更足了。”白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宗伟说。2021年,白龙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4万元,预计2024年可达到20万元。
通过健全“年度考评+进位考评+任期考评”机制,三台县有效解决“怎么评”的问题。刘英介绍说:“我们既按照日常考核占50%、群众代表公开测评占30%、乡镇党委评定占20%确定年度考评结果,又采取‘与自己比、与别人比’的方式开展进位考评。”景福镇宋观庙村跳出县域,对标全省先进江油市黑滩村,紧扣“组织振兴”目标进行赶超,村“两委”带头全面落实“党支部标准工作法”,获评2021年度省级(5A)先进村党组织。“虽然我们是县内排位靠前的村,但对标县外的优秀村,我们还存在不小差距。考评奖惩都是落到实处的,我们要想办法、多努力,争取早日超过他们。”宋观庙村党委副书记王国平说。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三台县既看考核结果又看落实过程。据了解,县委组织部指导每个乡镇建立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三张清单”加强过程管控,把各村制定的任期目标任务分解到年、细化到月,责任落实到人,对平时督查结果较差、进度缓慢、推进滞后的,由乡镇党委按照时间节点动态排位,对排位在后10%的村,通过谈话、督办等方式提醒纠偏,确保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作者单位/宋荣军中共三台县委组织部;李磊中共利州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