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安排,各地各级党组织陆续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作为党的重要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生活会不但对增进团结、改进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对每一名党员的一次全方位“政治体检”,开好这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以党史为镜鉴,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达到“防病强身”的功效,必须要严格遵循“把脉、诊断、开方”这三步骤,确保会前思想“开窍通络”,会中问题“一针见血”,会后肌体“排毒祛病”。
“交心谈心”深不深事关“把脉”过程准不准。会前“交心谈心”是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基础,直接影响会议召开的质量。如果会前“交心谈心”不充分,就容易造成“把脉”过程有失偏颇,常常只看到问题的“皮毛”,看不到其内在实质;就可能因心理准备不足,接受不了“把脉”结果,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就有可能会出现无休无止的争论等,这些都与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初衷和主旨背道而驰。组织生活会开得好不好,与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党员们应该襟怀坦荡,相互以诚相待,严肃认真的通过“交心谈心”面对成绩与问题,点出实质、抓住要害。会前多交流,有利于端正态度、敞开心扉、放下包袱,以坦诚赢得信任,以真诚赢得尊重,防止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毫无意义的纷争,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此才能让“把脉”过程毫厘不差,为下一步精准“诊断”提供先决条件。
“批评动作”辣不辣事关“诊断”结果对不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武器”一直是我党能够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胜法宝”。它能够定期扫除党员思想上的“灰尘”,洁净党员行为上的“污渍”,清理党员作风上的“垃圾”。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关键。有的同志之所以不敢旗帜鲜明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多是因为私心作祟。批评自己多了怕“原形毕露”,面子上挂不住,甚至担心会被“秋后算账”,是故总是说的轻描淡写、避重就轻,缺乏刀口向内,触及灵魂的勇气;批评他人更是瞻前顾后、拐弯抹角、浮光掠影,害怕影响“所谓团结”,怕“伤情面”,怕被“穿小鞋”...随意找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提提,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看似“一团和气”,实则于党组织建设、于个人发展百害而无一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本着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同志们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正确的“诊断”结果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整改落实”严不严事关“开方”效果佳不佳。“一份落实,九分部署”。会前充分准备,会上激烈交锋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还是抓好会后整改落实。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完了,以为自己过关就“万事大吉”了,可以缓一口气,减一下压了,自己在会上“发了什么言”“表了什么态”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就好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对查摆出的问题不施猛药,那么痼疾非但难以治愈,甚至有可能病入骨髓,回春乏术。开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党员们只有把“记账”变为“销账”,经常把“病历台账”拿出来翻一番、看一看、晒一晒,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姿态,对应“账目”上的问题精准施策,揪病根、用良方,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撒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彻底消除组织生活“一开了之”,问题台账“年年相似”,整改措施“偷工减料”的怪象,避免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甚至走形变味。
“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召开此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提升党性修养,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牢牢遵循“把脉、诊断、开方”这三个步骤,将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出质量,开出实效。(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