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水田园间,蕴藏着浓浓的“乡愁”,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住一份田园之美,也是在守望着来自“根”的幸福。在四川剑阁县,翻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峥嵘峭壁,一方流水潺潺、花香遍地的美丽田园映入眼帘。这“如诗如画”的背后,是党建赋予田园发展以生机活力,让幸福之花在泥土间蓬勃绽放。让我们走进剑阁,一起探寻一番。
半掩花影半倚塌,一座小桥一人家。这是对四川剑阁县双旗村田园美景的形象描绘。自四川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小村所在的剑溪谷景区服务质量、景观质量、游客满意度全面提升,被誉为“剑山下盛开的最美乡村”。
以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改革红利释放,是剑阁县发挥“田园党建”品牌效应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县按照党支部战斗在田园、党员服务在田园、群众致富在田园的“田园党建”思路,通过“组织建在田园、党课上在田园、活动放在田园、服务贴在田园、实效落在田园”五项举措,统筹谋划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重点产业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在全县形成南北呼应、东西守望的农村田园党建格局。
“田园综合体” 联动发展
“今年春天,我们红岩村在剑南现代农业园区党委的带领下,成功举办首届剑南油菜花节,利用综合大党委平台,以‘智游剑门’‘山里·山集’全域旅游智慧平台为纽带,实现本地土蜂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就地销售和升值,活动周期间帮助70余户贫困家庭增收21.6万元。”谈到田园综合体带来的改变,白龙镇红岩村党支部书记徐泽卫脸上挂满笑意。
据了解,近些年来,剑阁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观念,实施打造以田园景观与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民充分参与受益为前提,以多功能综合开发为手段,以村容绿、村业兴、村民富为目标,集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点、农业生产区、居住发展带、设施配套网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赋予农民及其从事产业自主“造血”功能,探索出一条治穷致富奔康的新路子。
去年以来,剑阁县坚持把党对“田园综合体”的领导作为打破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围绕“种养循环、三产融合”总体思路,制定粮油、果蔬、畜禽等6大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7个14万亩,示范带动田间特色产业园311个15万亩,全面助力产业联动、连片发展。
为了促进资源、技术、人才下沉,剑阁县成立功能性田园综合体党组织328个,由镇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田园综合党组织“一把手”,将各村技术、营销、劳务等人才纳入产业党支部,下设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劳务协调、产品营销、矛盾调解党小组,切实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为乡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
“党建指导员” 授之以渔
着眼“田园党建”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农村党务干部能力不强等问题,剑阁县委组织部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分级分类从县级联点领导、优秀组工干部中选派党建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群众身边,破除基层党建“虚散软”问题。
“党建指导员做的是具体的事,角色虽小,作用却很大。”剑阁县直属机关党建事务中心主任李婷婷说。据悉,剑阁县坚持“内选、上派、外聘”等方式,已选派83名机关干部担任田园综合体党建指导员,121名农业、林业等专业人才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
党建指导员秉持不越位、不决策、不蛮干、不放任原则,在实地走访、指导基层党建工作时,坚持“授之以渔”,以“第一次示范,第二次辅导,第三次独立落实”指导方式,督促基层党务工作者熟练掌握党建业务工作,规范转接党组织关系、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标准化打造活动阵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
“红色网格” 立体管理
每月办一堂“田园微党课”,邀请挂联领导、农技专家、致富能手面对面传策解惑;每两月开一次“田间议事会”,将议事场所从室内搬到田间地头……借助网格化力量,剑阁县“田园党建”品牌正焕发勃勃生机。
据了解,通过科学设置田园网格党小组,明确细化网格员分工,剑阁县29个乡镇364个村(社区)把党旗插到田野上,把教育管理扎进网格中,“红色网格”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田园微党课”活动140余次,参与党员群众1.73万人。
为充分发挥田园党小组“小、灵、快”等自身优势,剑阁县将乡村治理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在全县实行“道德积分制+村规民约+十星户评选+集体经济利益联结”的“四位一体”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制定“5+2”评分办法,评选道德积分“文明户”“致富明星”等997个,激励引导群众参与治理,收到良好社会效益。田园党小组牢牢把握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这一核心,按照“网格+特色党小组”方式,着力打造立体式便民服务圈,为高质效推动党小组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