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推动学习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不折不扣办好群众的事,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成效,也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把“办实事”落到实处,既要党员干部尽心竭力,也要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一些地方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么是党员干部很上心,列出一大堆“办实事”项目清单,但很多“实事”并不是群众真正期望和迫切需求的,在具体实施中群众很难满意;要么是群众很上心,积极反映诉求和困难,但在具体落实时却久久不见“回音”,群众也就慢慢寒了心。
“办实事”出现“温差”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党员干部在具体抓落实的时候,没有事先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没有真正走近群众问需问计,只是简单地、盲目地收资料、列清单、排计划,没有把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群众的热情自然也就“冷”了下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党员干部“办实事”的作风不够实,群众对“办实事”满心欢喜,一些党员干部却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没有把群众的关心关切真正放在心上,能推则推、能拖则拖,直至把群众的热情“浇灭”。
群众心里热的事情,党员干部心头就应该更热。“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在落实,要坚持开门开放,畅通并拓展群众问题诉求的收集渠道,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访民情、察民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一项一项地列出清单,明确举措、时限和具体责任人,项目化推进、全程化督导,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推动群众实事一件一件地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做好事项公开,强化跟踪问效,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落实的过程中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实做到把群众的好事办实、把群众的实事办好。
“办实事”的措施要实,作风更要实。要强化公仆意识,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服务水平,学会把自己当作群众、把群众当作亲人,多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不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坚决同推进办实事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店小二”和“泥腿子”,从而在群众中站稳脚跟,在“办实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要保持一抓到底的干劲和拼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多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得“尽善尽美”。
“民所盼之,我必践之”。人民群众的声音就是时代的声音,时代的答卷也必然写着人民幸福的“考题”。“我为群众办实事”是篇大文章,必须抓好抓实抓到底,要时时想着人民、事事为了人民,用心用情用力答好让人民满意这张“考卷”。(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