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0886578

打造旅游名片,让绿水青山有“颜”有“值”

www.gcdr.gov.cn (2021-05-20) 来源:自贡荣县委组织部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近年来,旅游扶贫以其新兴产业与其强劲的带动作用,为贫困地区开启了一条脱贫致富、走向振兴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旅游名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提升金山银山的“价值”,也能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

筑牢生态屏障,保障乡村旅游。“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守护生态发展底线,擦亮乡村底色,筑牢生态屏障,打好经济和绿色发展组合拳。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功能完备、服务配套、美丽宜居的新乡村。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持续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的长效管护。同时,做好乱搭乱建减法,减垃圾存量,严控增量,切实抓好学校、公园、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公厕、车站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卫生管理,对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等清零要求,做到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有效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合理利用开发,科学引导规划。并举双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真正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地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守护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底色。

厚植特色文化,发挥品牌效应。乡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根基与精神命脉。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要敢于破除陈旧体制机制的障碍,摒弃损害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治理扫清道路。要移风易俗树新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积极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引导群众讲道德、守道德,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中的历史文脉资源,探寻乡村民风民俗、村约村规的发展沿革,对乡土民俗风情和民族生活习惯进行深度加工和创新设计,深层次挖掘其特色内涵,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和村民的侵蚀。要把地域文化特色凸显出来,形成自己的文旅品牌。尤其要把中国农业文明自成一体、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元素挖掘出来,增强文旅产业文化底蕴,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优势。

激活红色资源,升级旅游产业。旅游不仅仅有绿水青山,自然美景固然能够让游客大饱眼福,但是激活红色资源,能触碰游客的灵魂,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以红色文化讲堂、文艺联欢演出、诗词书画展览为载体,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月”,周周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丰富村民和游客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旅游产业从单一的“生态旅游”转向了“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升级的旅游产业对游客更有吸引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进一步发挥本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探索搭建政府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集文化、农耕、旅游、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元红色旅游景点,给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带来客源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融入二三产业,提升旅游层次,发展夜间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孙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