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212780

农民安置小区人口多元、管理难度大,四川犍为——“睦邻党建”解锁小区治理难

www.gcdr.gov.cn (2021-04-1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当前,四川犍为县共有46个农民安置小区,居住人口达13200余人。小区内失地农民、易地扶贫搬迁户等跨村、跨乡镇集中居住现象普遍,呈现多元化特点;居民户口性质不同,管理模式差异明显,小区党员归属感不强,村党组织难以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针对农民安置小区人口多元、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去年以来,该县在安置小区开展“睦邻党建”行动,引领小区党员当好“红管家”,带动居民一同参与治理。

小区建起党支部

“小区有支部啦,以后找组织就方便了。”近日,老党员杜寿德开心地说。居住在双溪镇柳溪小区的杜寿德,党组织关系在距离柳溪小区15公里的兰花村,因身体不便加上路途较远,入住小区后便很少回村参加组织生活,有类似情况的还不止杜寿德一人。自从小区里建起党支部,不少“隐形党员”“口袋党员”重新找到了党组织。

为解决安置小区党员缺乏归属感问题,该县打破原有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以安置小区为单位,采取自建、联建、新建的方式,分类设置安置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49个,468名党员找到“新家”。推行党组织负责人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每个安置小区由乡镇组织委员定点联系,配备1—2名睦邻党建指导员指导小区党建工作。与此同时,采取党组织推荐、居民大会公选等方式,优选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居民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实现安置小区“组织建到家门口,办事身边有党员”。

推行“1+3+N”机制

“这楼道太脏,我们都看不惯,也没人打扫。”“院子里道路都裂缝了,有安全隐患,谁来管?”过去,舞雩镇平安小区居民在遇到这些小区治理难题时,向原村反映,但这些问题又不属于原村管辖范围,小区问题找不到相应组织或者机构牵头解决。

结合安置小区实际,该县推行了“1+3+N”工作机制,成立“小区协商委员会”,建立“事务共商、矛盾调解、民主评议”三项机制,制定安置小区管理办法、居民公约等,并根据不同小区情况设立环卫、治安、调解、便民代办等“微治理”小分队。小区党组织每月牵头组织小区业委会、楼栋长、小区党员、居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小区自治事项,仅2个月时间,平安小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就全部得到解决。

便民服务心连心

近日,罗城镇白鹤安置小区开展了一场“法律进小区”专题讲座。“不听不知道,这民法典里面好多内容我们平时都用得上呢!”“就是,看来你我以后都不是法盲啦!”散会后,小区居民讨论热烈。

为提升农民安置小区法治水平,该县构建“县—镇—村—小区”四级法律延伸援助体系,选派46名法官、法律顾问与安置小区结对,每季度开展一次法治讲座,随时免费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此外,乡镇还为每个安置小区下派1名专职调解员,开展“院坝调处”“代诉民情”活动,让居民矛盾纠纷在一线调解,去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4件。

“儿子在外打工,担心我没人照看,我就告诉儿子我有这个。”玉屏镇新街小区留守老人罗进明笑着拿出一张红色卡片——便民连心服务卡。

原来,新街小区自去年起,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行动,鼓励在家的党员群众主动帮助小区内空巢老人等特殊对象解决生活困难,业委会为每户家庭制作连心服务卡,为居民提供家政等方面暖心服务,让外出子女在外安心。

如今,该县46个农民安置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幸福感明显提升。“下一步还将加大‘睦邻党群活动室’建设力度,加深小区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农民安置小区实现共治共享。”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