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3830983

南充市顺庆区“三围绕”推进改革创新做深做细“后半篇”文章

www.gcdr.gov.cn (2021-03-19) 来源:南充顺庆区委组织部

 南充市顺庆区深入实施“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年行动”,始终坚持聚焦中心大局、直面问题矛盾,全力以赴抓改革、抓创新、抓赋能,加快构建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顺庆区被确定为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

一、围绕中心大局抓改革,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

(一)改掉了“小、多、乱”,重塑了治理版图。针对行政村规模小、村民小组数量多、社区治理边界乱等问题,统筹推进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社区建制调整和社区治理优化等三项重点任务,顺向调减建制村123个、减幅53.2%,为乡村振兴奠定整体布局、连片打造、抱团发展基础;大幅缩减村民小组1219个、减幅60%,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优化明晰40个社区治理边界,消除了城市治理“空白点”“重叠区”,重塑了城乡基层治理版图。

(二)改掉了“软、弱、散”,激活了治理队伍。针对村(社区)班子软、干部弱的问题,统筹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计划、退役军人进班子计划、大学生跟踪培养计划,全区1316名村(社区)干部平均年龄下降5岁、学历普遍高中以上,192名书记中优秀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达99名。针对社区治理难度大、力量弱、干部管理松散问题,探索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率先出台《村(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和《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考核办法(试行)》,鼓励支持5人考录为公务员,31人考取社工师,2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成长为社区常职干部,通过严管厚爱进一步激发了村(社区)干部队伍精气神。

(三)改掉了“条块化、碎片化、本位化”,优化了治理机制。针对管理条块化、服务碎片化、网格本位化等问题,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将100余名交警、500余名城管、3000余名环卫等职能编制全面下沉,将民政、人社、医保等31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社区服务站,将党小组、居民小组、综治网格整合为“多网合一”的社区网格800余个,有效破解了困扰城市基层治理“顽疾”。

二、围绕智慧融入抓创新,进一步丰富治理载体

(一)“云上纪实+网上报到+线上延伸”,实现智慧党建。依托“中国社区·智慧顺庆”应用平台实现“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在线记录、云端分析、督促预警,有效破解组织生活不严的问题,在新一轮区委巡察中,此类问题较上一轮巡察下降27%。依托“中国社区·智慧顺庆”应用平台构建“双报到地图”,实现党员、党组织报到一目了然,社区开展活动一键呼叫,有效破解“两个作用”发挥不强的问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精准高效下沉一线,筑牢了“红色防疫墙”。依托“中国社区·智慧顺庆”应用平台智能筛查“隐形党员”,线上派出党建指导员,有效破解“两个覆盖”不广的问题,实现了新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动态覆盖。

(二)“指尖政务+线上办公+呼叫服务”,实现智慧服务。“指尖政务”更便捷,将街道、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整合进“中国社区·智慧顺庆”应用平台,实现31项社区事项线上线下联动查阅、咨询、办理。“线上办公”更规范,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线上管理,做到工作分类交办、督办、催办、结果反馈和量化考核,实现日常工作及时安排、通知公告秒达基层。城市服务更智能,汇集整合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教育信息、招聘就业等便民应用35个,实现生活服务“一键呼叫”。

(三)“预警提示+闭环运行+结果展示”,实现智慧管理。“预警提示”对治庸懒散浮拖,及时纠错预警办理不及时、操作不规范、资料不完善等情况,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启动以来,对6个未及时回复“我要吐槽”内容的社区进行了预警提醒,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对政务大厅审批办理事项,采取“居民申请—社区受理—反馈结果—居民评价”的方式流转;对应急处置事项,按“基层上报—中心派遣—部门处置—线上反馈”的方式运行,目前已办理事项近万件,办结率100%。“结果展示”提升群众满意度,对所有办理事项办结量、办结率、办结时限和群众评价等进行汇总排位公示,形成压力倒逼,有效增加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围绕固本强基抓赋能,进一步升级治理水平

(一)基层工作标准化提效能。为了更好开启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组织编印《新时代城市社区工作实务手册》,将党组织工作、居委会工作、监委会工作逐一模块化、清单化、标准化,破解社区工作者概念不懂、权责不清、事项不明等工作困扰和制约,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进行了初步试用,广大基层干部有了施工图,确保了程序节点无差错、安全信访不出事。

(二)整合资源一体化强功能。采取“利用城区零星闲置土地、国企投资建设、社区购买服务、财政适当补贴”的新模式,整合土地6.8亩、资金23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西湖街社区等3个社区综合体。按照“一引领六融入”原则,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工程,在半数以上社区,根据实际规划“两站八中心”,嵌入公安、司法、民政等10余个区级部门服务功能,有效实现服务升级。

(三)多元服务品牌化聚动能。坚持多元参治、共建共享,鼓励社区党委大力孵化各类微组织、自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社区服务、开展社区协商,“东南小哥”“华凤大姐”等治理品牌持续巩固,“北城退役军人快反服务队”“北城杨婆婆”“新建三老五小服务队”等新品牌不断涌现,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内生长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