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大产业”筑巢引凤。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明显。突出发展以天冬为支柱的中医药大健康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大力实施百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万亩水产等重点项目,成功纳入第二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省级试点县,田家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推动产业向融合纵深发展,柔性引进涉及中医药大健康等领域特聘专家、招商顾问、引才大使13名,引进中医药生态公园、内江中药材天冬种植基地建设、枳壳、黄姜、半夏中药材加工等项目人才16名。工业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加快东兴经开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装备、新材料主导产业,引进“四新一大”人才24名,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60户,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不断加快。聚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五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加快培育全链条资源对接服务、服务外包项目交易等“十大平台”,引进入驻企业6户,引进130亿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江)德国海德堡啤酒项目人才专家2名,加快培育建设“四地五区”新动能。
搭建“三大平台”强巢养凤。校地合作平台。加强与成都平原、川东北经济区和川南“环渝城市群产业带”合作联动,成功加入成渝轴线区(市)县协同发展联盟,与重庆大足区、荣昌、泸县、重庆中医药研究所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4个,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校达成合作项目9项,协同创建东兴—荣昌—大足中医药产业川渝合作试验区,深入推动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领域协同发展。先后有15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2项,累计获得市、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专项扶持资金170万元。金融服务平台。以科技孵化器一站式金融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推进中央、省、市、区金融政策落地落实,助力落户企业发展,共开展各项金融服务44次,累计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1500余万元。种子资金平台。利用孵化器500万元种子资金平台,持续完善种子资金扶持力度,对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股权交易上市等提档升级行为,给予资金奖励。2020年对2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四版挂牌企业、12项知识产权进行种子资金扶持,发放各类种子资金21.2万元。
落实“三项保障”固巢留凤。常态化谋划。成立东兴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召开专题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谋划工作会议,编制《东兴区争取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在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精心策划包装48个重点招商引才引智引资。常态化服务。出台《内江市东兴区服务“五类人才”二十五条措施》,针对专家人才不同创业阶段的特点、不同需求,按程序享受招商引资、创新创业等优惠政策,并从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中选派专人,配备“人才助理”15名,一对一开展沟通联系,提供全方位领办、代办服务50余人次。常态化联络。推行“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和“区领导+企业小秘书”联络机制,县级领导一对一专项联系、区直部门领导经常联系,采取电话微信平台联系、带队登门拜访、节假日寄发慰问函等多种方式,着力构建多层次、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共走访慰问专家人才1200余人次,协助解困难问题11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