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27428890

让百姓日子过好点,再好点——记四川阿坝州人社局驻村第一书记谢茹君

www.gcdr.gov.cn (2020-11-2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5年9月,四川省阿坝州人社局干部谢茹君积极响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召,主动申请到金川县马尔邦乡白纳溪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舍家为村,扎根基层,埋头实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17年9月,第一轮驻村期满后,因全村群众挽留,他不顾家人反对,不顾别人嘲笑,主动申请连任,直到白纳溪村贫困发生率由29.78%降为0,整村退出并通过四川省省级验收、国家第三方评估后,2019年10月,才放心返回单位。他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好点,再好点!”

驻村期间,谢茹君在第一书记年度考核中连续四年考核为“优秀”,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表扬为“2016年度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度脱贫攻坚一线优秀扶贫干部”。

党建引擎,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初到白纳溪村,人生地不熟的他深知:要做好一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不能仅靠一己之力。于是,他用真心融合民心,用实干树立榜样,首先夯实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然后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为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他在平时走访中吃透村情民意,选举时动员村民、全体党员按法定程序选举出工作踏实肯干、为人公道正派、作风团结务实的村“两委”班子,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他积极协调州人社局、州委编办、州政研室等8个支部近100名党员多次赴白纳溪村开展“支部共建,同创四好”等主题党日活动、“联心共建显真情,田间地头同劳动”等活动,双向开放、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激发基层党员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四好”新家园的斗志和信心。

发挥优势,用心用情真扶贫

四年来,他不忘初心,以民心为基、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要,按照“扶智强技促就业、发展产业保增收”的思路,带领全村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2015年9月到任后,他钉在村里,走村入户,及时与帮扶单位、乡、村共同商议制定了《“双联”驻村帮扶规划暨金川县马尔邦乡白纳溪村脱贫攻坚规划(2015—2020年)》,并分年度细化了每年的脱贫攻坚计划。2014年初,白纳溪村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1户7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9.78%。到2018年,已脱贫20户67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27%。已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退出。2019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国家第三方评估。

扶贫需扶“志”与“智”,为斩断白纳溪村的穷根,他依托州级帮扶单位《“双联”爱心扶困助学基金》,对成绩优异、表现优秀及家庭困难学生兑现奖励帮扶资金54人(次)近5万元,树立了努力向上、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发展家乡的良好风气,激励了12人考上了大中专(职)院校、2名贫困户子女考入机关事业单位。

同时,从茂县、州农业畜牧局、金川县科技局等邀请10多名专业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的专家,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进农家入畜圈,手把手地开展畜禽养殖、果木修剪施肥等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了劳务品牌精准扶贫(果树园艺工)培训、精准扶贫中式烹饪技能培训和汽车驾驶技能培训等,累计培训300多人次,切实提升高半山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水平,让高半山贫困人员脱贫致富有门路,外出务工有技能;使21户贫困户户户有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特”字当先搞产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按照“长短结合、多措并举”的思路,为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他用活用好产业扶持基金,从2018年起,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3万多元(人均140元);新建20亩集体果园、1个生态猪养殖场,为集体经济的长期发展夯实基础;巩固提升500亩核桃基地、300亩红脆李基地,为全村增收致富奠定产业基础。

改善环境,推动乡村大变样

只让少数人脱贫不是谢茹君驻村帮扶的最终目的,为建设“四好”新村、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四年来,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在州、县、乡的支持下,先后争取资金近800万元,为全村“强基础、兴产业,解难忧、促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畅通“致富路”。白纳溪村位于海拔2700米的高半山,8公里进村道路弯急路险,破损严重,位于中间的先不冷沟泥石流频发,经常冲断道路,危害村民的出行安全。为解决这个全村最头痛的问题,他到州、县相关部门四处奔走,终于争取到200多万元资金。他在先不冷沟上修桥,让泥石流再也不能断路后,又把8公里村道进行提升,增加防护栏、新建涵洞、坚固保坎、修补路面;还把8公里通组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彻底破解“出行难”,破除了脱贫攻坚产品运输瓶颈。

引来“幸福水”。白纳溪村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他建设6口蓄水池,3公里水渠,铺设水管3.6万米,安装玻璃钢水窖65口,硬是把山泉水从山的另一边引到了全村的田间地头,变成了群众称赞的“幸福水”。

建设“安全屋”。把5户农户从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到安全地段;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1户1人;为贫困户、五保户6户17人解决了安全住房,使群众住上了“好房子”。

倡导“新风气”。新建了黄土岗社活动中心、维修了村党群活动中心;改造了农村电网;组建了传统锅庄队伍;打造了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和小花园,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走廊,引导村民养成护生态、讲卫生的好习惯,树立感恩奋进、孝善和俭的好风气,努力打造“四好”新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