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风险研判化解稳妥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
——关于广安市广安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调研报告
11月12日,省委召开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会,宣告新一轮村级“两委”集中换届正式启动,这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广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组建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换届工作专项调研,重点结合这次换届面临的特殊形势和背景,分析研判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广安区现有乡镇(街道)21个,行政村219个,社区55个,较村级建制调整前减少268个,减少比例52.96%。村(居)民小组2381个,较合并前减少1859个,减少比例43.8%。村(社区)常职干部1261名,较村级建制调整前减少412名;平均年龄48.8岁,35岁以下占比11.42%,55岁以上占比23.55%;高中以上学历占比67.01%。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为村91.3%、社区41.82%。
二、换届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这次换届面临脱贫攻坚胜利在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全面展开、村级建制调整刚刚完成等新形势,同时也有实行村“两委”五年任期制、全面推行“一肩挑”等多种新要求,涉及利益关系复杂,不可控风险因素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换届前期准备不充分,容易导致人员选不好、班子配不强,离职干部和群众都有意见。一是离职干部“断供”后心理有落差。根据前期统计,全区在村级建制调整中有412名村干部离职,但仍保留过渡期经济待遇,换届后这些人员经济上即将“断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下,在换届选举中使绊子、出难题。二是“人合心未合”现象仍然存在。少数村合并后,干部群众仍然只顾原村利益,导致村上资产、项目分配不均,几方互不认可,选举时可能出现选票不集中的现象。三是高质量干部储备不足。全区村干部中,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仅占21.4%,45岁以下干部仅占31.6%、大专学历以上文化仅占10.3%,不能适应未来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同时,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仍然不足,全区在外的460余名后备干部仅有16%有回乡发展意愿。
第二,选举过程中细节把控不精准,容易导致选举组织不到位、流程不规范,引发舆情和信访。一是干部思想麻痹大意。部分基层领导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自认为多次参与换届工作,习惯用“老办法”开展选举;部分新任职同志工作不熟、把握不住重点,容易导致工作出现偏差。二是全面宣传动员不充分。乡镇(街道)对选举政策、法规条例的宣传面不够宽,没有达到“人人皆知”,反面案例警示开展不到位,容易导致部分党员群众无视法纪,产生拉帮结派、吃请拉票、徇私舞弊等行为。三是疫情防控增加了组织选举难度。选举前后正值春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选举时党员群众集聚,如若疏忽导致新冠携带者参加集中换届会议,就可能造成聚集性疫情扩散。四是网络舆情增长较多。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华社、个个都是电视台”,极少数人可能由于个人诉求未解决,上传选举相关视频、音频,断章取义引起歧义,炒热负面网络舆情,扰乱正常选举。
第三,换届选举后配套措施跟不上,容易导致新班子日常管理、履职效果差,无法适应乡村振兴新要求。一是日常管理跟不上。目前全区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对村干部实行“放养”管理,村干部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村(居)工作当中,履职效果不佳,群众经常反映“办事找不到人”,这种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未来乡村振兴工作需要。二是能力提升跟不上。新老班子完成交替后,由于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培养机制不健全和培训不及时,可能导致部分干部进入角色较慢,无法高效开展工作。三是激励机制跟不上。换届后,村干部待遇虽然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晋升渠道仍旧狭窄,发展平台始终不高,评先评优手段单一,导致个别干部觉得“搞起没有前途”,主动履职意识较差。
三、对策和建议
第一,换届前期准备是基础,应当全面排查化解风险,注重选好带头人。一是坚决压紧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将换届工作作为当前乡镇(街道)头等大事来抓,实行区级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村(社区)责任制。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通盘考虑、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乡镇所有干部全程参与、主动融入,全面做好业务培训、离任审计、资产清理、法规法纪宣传、反面警示教育等工作。二是全覆盖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与即将离职的村(社区)干部和心里有“疙瘩”的重点人员谈话,了解真实想法、收集合理诉求、宣传法律法规、提出纪律要求,引导其支持换届工作;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对其余村组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务必做通思想工作,消除不利因素。三是“一村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政法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全覆盖开展走访调研,排查风险隐患,综合分析研判,摸清重点人员,按一般、重点、难点对各村进行分类,“一村一策”针对性制定工作预案。对离职干部逐一制定安置方案,通过转任其他常职干部、进行自主创业、解决公益性岗位、担任村(居)民小组长、申请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对其合理安置,确保不漏一人。四是全力选准选好带头人。乡镇(街道)要通过走访群众、民主测评等方式,掌握干部真实表现,按照正反清单要求,合理确定候选人;积极联系驻外党支部,推荐优秀农民工回村参选;坚决推行“一肩挑”,但不搞一刀切,对优秀人才适当放宽条件;严格执行组织考察、区级联审程序,全方位、立体化考察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坚决杜绝“说情打招呼”。
第二,换届选举中有效把控是关键,应当严格执行程序、做好各种预案,确保选举有序实施。一是时间管控务必灵活。按照省市要求,细化选举工作流程,通盘考虑党组织、村(居)委换届时间,避免春节前后召开选举大会,减少集中返乡潮给选举工作带来的不可控因素。改变以往“毕其功于一天”做法,结合前期分析研判结果,集中有效力量,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在2-3天内压茬分批进行选举。二是现场管控务必严实。全区统一制定选举现场工作指南,驻片领导、驻村(社区)干部必须到选举现场指导,公安力量全程参与重难点村(社区)现场选举,形成有效震慑,共同抓好填写选票、票箱保护、唱票计票等关键环节,确保选举现场稳定,同时灵活方式录音摄像留证。三是特殊情况处置务必坚决。组织、纪检、宣传、公安、信访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对涉及换届选举的信访反映快查快结,对网络负面舆情迅速有效回应,对拉票贿选、破坏选举现场的人员果断快速处置。四是疫情防控务必细致。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选举期间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指导乡镇(街道)合理制定疫情防控预案,做好选举现场疫情防控。对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测和隔离,同时通过视频参会、电话参会、委托选举等方式保障隔离人员参选权利。
第三,换届后班子有效履职是根本,应当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促进班子平稳运行。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遍访群访”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社区干部“错峰上班+周末轮班+全岗通”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办事。制定出台村级组织和村(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激励干部干在实处、做在平常。二是全面提升能力。建立结对提升机制,对新任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明确乡镇副职领导结对,其余新任职干部明确驻村干部结对,帮助其迅速适应角色转变、提高工作质效。每季度开展村(社区)干部全覆盖培训,针对性培训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征地拆迁、信访维稳、党纪法规等方面内容,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能力。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考虑财政实际,建议全市统一标准,按照省上最低要求,审慎提高常职干部基本待遇,建立将工作年限、实绩与待遇挂钩的定期增长机制,探索按比例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适当提高离职干部待遇。鼓励村(社区)干部领办集体经济,加大合理取酬力度,倡导由“无职委员”合法兼任村(居)民小组长。出台统一的选拔任用标准,每年拿出一定名额,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干部和进入乡镇(街道)班子,拓宽村(社区)干部上升渠道。每年区委召开一次村级组织工作会议,表扬奖励上一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提升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广安区委组织部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