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19167

四川渠县:抓实农民工党建助力经济发展 归雁兴渠建家园

www.gcdr.gov.cn (2019-12-1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陈书记,我想再流转点土地,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不得行哦,村上土地已经规划完了,我给你推荐个地方嘛,抓紧去!”在农民工支部书记陈代康的带动下,四川渠县拱市乡高滩村返乡农民工相继建成800余亩小龙虾、大闸蟹、甲鱼水产养殖和1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时间,村里出现了“一地难求”的景象。

这是渠县优秀农民工返乡干事创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渠县深入推进农民工党建“归雁兴渠”工程,紧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实施组织发动一批、政策吸引一批、亲情感召一批、乡友带动一批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批”工程,坚持把优秀农民工引回来,发展成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孵化成致富带头人,切实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流动支部优服务

“哪里有农民工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党的工作。”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说,“我们探索推行‘驻外流动党支部+联谊支乡协会+非公党建+群团组织’模式,切实将在外农民工和流动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该县在外出农民工和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广东、福建等地,相继建成流动党支部6个,县乡村分级分类建成农民工服务中心、农民工服务站、农民工服务点,联合组织、宣传、人社、农业、工商联等部门成立农民工服务领导小组,组建渠县农民工开发公司,推动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农民工工作格局。

渠县驻广东流动党支部书记吴平,在一次党员活动日上了解到乡友郑玉碧突发重大疾病,无力支付高昂医疗费用。通过核实后,随即联合渠县支乡联谊会广东分会发起募捐,短短5天时间筹款达4万多元,最终帮助郑玉碧一家顺利渡过难关。

同时,渠县大力宣传表扬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农民工,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工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农民工党员、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评选表扬活动,注重从优秀农民工选拔产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工、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联制度引回乡

“党委政府的诚意打动了我,我一定发挥好领头雁作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在农民工党员王龙剑家中,文崇镇党委书记李太平与其促膝长谈,三次主动登门,最终让他下定了回村任职的决心。

今年以来,渠县推行“基层党组织+农民工”结对模式,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和在外农民工企业家、乡镇领导联系村(社区)和优秀农民工、乡村干部联系农民工党员的“三联制度”,通过“村建档、乡建册、县建库”的方式摸清“归雁”家底,动态联系农民工党员、优秀农民工,做到入党意愿、返乡意愿等“七个清楚”,并充分激活568个“同村微信群”,通过群主联系、成员推送等将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凝聚起来。

据悉,至今渠县已摸排农民工党员4655名,优秀农民工4803名,其中已回引优秀农民工880名返乡创业(就业),在县域内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农业产业,累计投资7.7亿元。

跟踪培育强本领

“我们现在要把这根留出来,把旁边多余的枝剪掉,免得它们抢营养,有利于留下的枝明年更好地挂果……。”在宋家乡鸡山村的果园里,渠县籍优秀农民工罗永兵正在给前来学习的人演示桃树的修枝方法。

鸡山果园是渠县农创孵化园现场教学实践基地之一,像这样的基地,全县还有50多个。近年来,渠县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难选、资金难融、土地难找等困难,建立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健全“创业指导、技术培训、跟踪服务”一体化发展体系,采取“合作社+大公司+小业主”联合运作模式,引导更多农民工合伙发展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发展规模,实现业主群众抱团发展。

目前,在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带动下,全县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推出知名农业品牌“賨前味”,发展农民专合组织535家,累计建成现代畜牧养殖小区590个,100亿元生猪产业链持续壮大,建成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8个、家庭农场133个,在四川首届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位列全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第1名,荣获“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