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结合实际开展藏汉“双语”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抓特色,合理设置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的藏汉“双语”水平,加强运用藏汉“双语”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
定目标、选内容,确保“双语”培训顺利进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求实效”原则,把藏汉“双语”教育工作作为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贴近群众的有力措施。结合实际,组织折西片区乡镇干部学藏语,村干部学汉语,藏汉双语口语会话教材均以州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藏文拼读与实用500句》《学说藏语2000句》为基本内容,主要学习与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且适用的口语,由易到难、从日常用语到工作术语,主要包括藏汉双语语音结构、构词构形、常用句式、情景会话等内容,最终达到能听、能说的目标要求。
强措施、重实效,确保“双语”培训推向深入。把藏汉“双语”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突出实效性、实践性,在集体培训、在岗学习、实践锻炼、个人自学等形式的基础上,探索“双语”学习“五种”模式,推动“双语”培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老师教学。通过邀请学校“双语”老师,对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进行授课教学,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入手,让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学习“双语”基本知识。结对帮学。以“1+N”或“N+1”的形式结成帮扶对子,相互帮助学习双语,取长补短、双向负责、共同提高。组织促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藏文或汉语,阅读简单的藏文或汉文书籍、报纸,将藏汉“双语”教学引向深入。领导带学。各级党政班子成员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领着学、主动用、大胆说,营造领导带头、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考核争学。将藏汉“双语”考核结果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考核成绩,确保此项活动不走形式,取得实效。
抓亮点、激活力,确保“双语”培训成效显著。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措施,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学习“双语”的活力,确保“双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微课堂教学。折西片区因为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又分为三个片区,塔公片区群众交流以安多藏语为主,营官片区群众交流以当地“木雅话”为主,沙德片区群众交流以当地“地角话”为主,藏语口语仍存在差距。根据这种情况分片区聘请“双语”教师,针对适用的语言每天开展微课堂教学。要求基层干部在微信群里每天跟读,并记录学习笔记。口袋卡片随身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每周“藏汉双语”学习卡片,卡片内容重点编写日常交流常用的单词,藏汉对照,加注汉语音译,即可作为藏语学习卡片、也可作为汉语学习卡片,每周一统一将本周卡片发放每一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手中,由帮学对子间自行开展教学,每周学习数量不少于8个单词。录制藏汉双语音频。将藏汉双语500句内容录制为音频资料,每名基层干部将藏汉双语音频下载到手机、MP3,利用微信群等电子媒介,随身携带,经常练习,强化口语学习,提升藏汉双语的听说能力。实行台账管理制。各乡镇制作了藏汉双语学习培训计划表,按照计划表组织实施培训,做好每次藏汉“双语”集中学习培训的记录工作,每月收集一次本乡镇干部帮带对子帮带学习情况,帮带学习的干部负责随时做好自己与帮带对象每次教学的时间、地点、施训人员、参训人员及培训内容的记录工作。
建机制、抓落实,确保“双语”培训保障到位。康定市把学习“双语”落实情况与各级领导抓基层党建责任制结合起来,把干部职工“双语”学习与领导干部包户、单位驻村结合起来,引导干部在工作实践和直接服务群众中巩固,提高“双语”能力。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完成藏汉双语学习培训任务,经考试、验收合格的,按合格人数给予相应乡镇适当的经费补助;将懂藏语口语作为选配折西乡镇领导干部、解决干部职级待遇的必要条件;结合各地方言分片区组织实施考试,对提前完成学习任务且考试合格的村干部,作为评先选优的优先对象。保障经费到位。给各乡镇拨付藏汉“双语”学习培训考核测试专项资金,年底完成培训及考核测试的乡镇,视完成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再给予适当补助。抓好考核考试工作。康定市在出台“双语”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突出抓考核对象确定、抓考核内容完善、抓考核测试组织“三步走”,抓好藏汉“双语”考核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