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要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
我们常说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干部,首先得弄懂什么是“干部”。近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什么是干部》一文,深入浅出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干部,就是干事的,出力的,服务的。倘若干部“不干”,上级的政策任务,“二传手”给下级应付;群众的问题诉求,“打哈哈”敷衍了事,俨然懒成了“巨婴”模样,便没有了半点干部的影子。这样的懒干部奉行着“佛系”工作方法,遇事经常性被动性保持都行、都可以、都随便态度,是一副消极懒散等靠的姿态。为这样的懒官画像,有的是“嫁接式”干部,汇报材料照搬网上,个人报告移花接木甚至代写;有的是“摆拍式”干部,撸起袖子做做样子,镜头前“凹”个造型,站个“C”位,看似忙碌有为;有的是“传话筒式”干部,有任务往下布置一下,有会议全体传达一下,有事情向上报告一下,光动嘴不迈腿;有的是“养老式”干部,待在舒适区只求平安落地,逃避责任坐等安享人生;有的是“踢球式”干部,对于本职工作,力求任务不沾身,能踢多远踢多远。
“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警示振聋发聩,声犹在耳。懒官其实是能力不足,不能为,觉得自己当上了干部就领了长期饭票,不学习不自省,关键时刻“能力恐慌”。是动力不足,不愿为,忘记初心,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己私心战胜了党员干部该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担当不足,不敢为,把反腐败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在本该干事的年纪和位置选择了安逸。
群众戏谑少数的懒官除了“亲自吃饭”、“亲自睡觉”之外,工作中本该正常化“亲自”做的事却几乎都分摊、转接、布置给他人。懒官偶尔一次的“亲自”变得“难能可贵”,至此,“亲自”一词已经变味,包含了群众对懒官懒政的厌恶,对尸位素餐的失望,严重挫伤民心,殆误建设事业。让“亲自”回归本味,党员干部“亲自”需要正常化,要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意识。做宋振骐一样“亲自听”的人,“冒着危险下到了矿井,亲耳听到了顶板来压时刻那惊雷般的巨响”,经过日夜奋战,他找到了控制办法,排除了相应的顶板事故,维护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做张富清一样“亲自上”的人,功勋赫赫,仍随部队一路进军,战陕中,战陇东,战天水,战西宁......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千里奔驰,到北京集结奔赴朝鲜前线。做一名身体力行,干事的干部,面对危急险重任务,亲临一线,靠前冲锋,善做善成,面对矛盾和困难,不徘徊观望,不回避职责,勇担勇闯,绝不让责任挂空挡,承诺放空炮,担当成摆设。
勤政虽疲尤酣,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是每一个干部的应尽义务和为官之本。用行动践行“干部”的定义,时时处处走在前,作表率,争当勤劳的“亲自型”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