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313780

用好党的政治建设“定海神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对新时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遵循,是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统领,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南针”。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首,不断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永葆政治本色。

把准政治方向,坚决不走“弯路”。大海航行靠掌舵,南辕北辙纵有良马也是空。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里的“首位”揭示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导航定位功能。首位是一切之方向,决定了党的建设效果。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的政治方向是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反映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目标,体现党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原则性“定盘星”。党员干部要坚定初心、践行使命,砥砺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党性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器,练就政治“火眼金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被错误思潮迷惑;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时刻向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对标,提高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起服务大局。

夯实政治根基,自觉紧扣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之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满意度为标准,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了解和铭记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要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撸起袖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从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做起,立足本职“接地气”,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要坚持不懈反对“四风”问题,对危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坚决不能作,以清正廉洁赢得人心,持之以恒从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坚决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永葆政治本色,守住清明廉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持续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员干部要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官不移公仆之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看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不歇脚,不松气,不建“烂尾楼”,坚定惩治腐败、决战决胜的信念;要大张旗鼓,鲜明立场,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深化标本兼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态势,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赢得人民群众认可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