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珙县直面集体经济发展历史欠账多、底子薄、基础差、能力弱等问题,探索并持续深化6大类13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的基础上,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坚持四轮驱动,着力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极”。
该县坚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奋斗目标,以现有村集体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推动农村产业向上下游关联产业延伸,积极发展农产品储藏及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单一产品”向“复合产业”拓展;积极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打造一批集观光、采摘、体验、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动“小农经济”向“新兴业态”提升。底洞镇利民村、恒丰乡黄柏村等村集体,从传统蚕桑产业拓展到桑枝食用菌栽培,推动桑枝变废为宝、化“柴”为财,不断延伸产业链,村集体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巡场镇龙塘村从茶花种植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龙茶花海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每年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实现收入12万元。
为盘活土地、固定资产等资源,该县大力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节余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的集体所有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益;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资源资产,通过租赁等方式进行要素重组、增加集体收益;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中介服务组织,围绕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等向外提供各类服务,获取有偿服务收入。上罗镇代家村带头整理出“四荒”土地200亩,连片流转发展花卉苗木种植,村集体实现增收20万元;珙泉镇中心村利用集体土地修建大蚕棚,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出租给养蚕大户,通过租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玉和苗族乡凤凰村发挥村民特长,组建文化旅游服务团队和建筑工程服务队,对外提供文旅服务和劳务中介服务,推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
该县坚持用好用活财政、金融等各类资金,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鼓励将财政支农资金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户,通过入股等方式,集中投入经营主体按股分红;积极推行“政银担”合作项目,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商行、中国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出“金猪贷”“好农贷”等低息惠农信贷业务,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巡场镇白家村整合财政补助扶持资金约100万元,通过“担保代养+反向委托”的合作模式,实现村企共赢,推动村集体实现增收11万元。县级层面组建农业投资公司,目前共向带动能力强、与村集体有利益联结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6325万元,经营主体按照每年不低于贷款总额1%的比例向村集体分红,2017年来,累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47.9万元。
打破村域行政界限,该县探索跨村抱团发展模式,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别按比例出资作为股金,乡镇牵头培育集体经济组织,共绘抱团发展“同心圆”。底洞、曹营等镇分别联合全镇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集中人才、资源等要素,在农产品深加工与销售、广告位招租、涉农工程建设等方面求突破,带动36个村集体增收40万元以上。重点针对地势偏远或资金贫乏,特别是产业底子薄、项目落地成本略高的村,整合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级资金和县级扶持补助资金190余万元,采取“强村+弱村”方式等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一个村子搞产业、几个村子当老板”,保障弱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全县打造“飞地经济”共同体3个,带动44个村集体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