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毅怎么也没想到,年近40岁的他竟能从乡镇一步跃进市级机关,拟从安岳县人和镇党委书记交流任资阳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社会事务局局长。此前,他已在乡镇工作了17年。与此同时,8名35岁以下市级机关正科级干部到乡镇任党政正职。
跨过区县,由市委组织部统筹选任科级领导干部,这在资阳也十分鲜见。惯例的打破源于去年7月资阳印发的《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方案》,其中明确提出,鲜明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10个月后,政策效应开始显现,16名双向交流任职的年轻干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年轻干部数量为何减少
去年年中,资阳市委组织部曾先后赴3个县(区)、15个乡镇(街道)、21个村(社区)开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8次,听取236人次意见建议,发放问卷1892份。
结果堪忧。调研报告显示,截至去年,资阳县级干部比2015年峰值时减少了15.6%。其中,50岁以上的县级干部占比超一半,比2012年增长32.5%;40岁以下的干部仅占8.5%。
近5年来,资阳40岁以下的县级干部减少了2/3。全市35岁以下的正科级干部,约为现有副县级领导干部总数的3成,且他们中有不少缺乏多岗位锻炼,胜任更重要岗位的能力还稍显不足。
为什么符合任用条件的年轻干部在大幅减少?
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2014年以来资阳县级领导职数减少了100余个,新提拔的干部很少。去年,资阳全市40岁以下的县级干部还有55名,到目前仅剩49名。
干部轮岗交流难在哪儿
如何让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起来?轮岗交流是一种有效方法。
去年10月,资阳市委组织部发出全体市级部门正科级干部与乡镇党政正职双向交流任职的通知,但两三个月过去了,仅有3人报名。
“尴尬”背后,是干部轮岗交流的“难”。
问卷调查显示,超6成被调查者认为,干部不愿交流原因“可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也有干部不愿干事、不想干事。”组织部门负责人分析。
还有更现实的阻力。市级机关与乡镇同职级干部相比,工作条件和经济待遇差别很大。
也有干部为“被动式的”不愿交流。经过调查,近6成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不愿业务骨干交流。“单位培养一个业务骨干不容易,不愿业务骨干交流也可以理解。”
据了解,目前资阳全市县级领导干部5年以上未交流的占比近3成,科级领导干部5年以上未轮岗交流的占比近40%。
“干部交流必须打破常规,拿出更大的支持力度和决心。”资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打破常规释放啥信号
5月10日,资阳市级部门正科级干部与乡镇党政正职双向交流任职座谈会上,经各部门同意推荐、结合干部个人意愿,正式确定16名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其中,8名市级部门正科级干部到8个乡镇任党政正职,8名乡镇党委书记到市级重要部门任正科级干部。
张书毅就是其中一员,“想回安岳县城都很难,更没有想到能够进入市级机关”。如今将交流到资阳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任职,让在乡镇任职17年的他“找到了新的干事动力”。
同样惊喜的还有贺伟,他是此次交流干部中年龄最小的,今年刚满30岁,拟从共青团资阳市委办公室(宣传部)主任交流任安岳县来凤乡党委书记。“乡镇党政正职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安排提出任用意见还是头一次听说。”贺伟这样理解这次组织安排,“可以看出市上对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从此次双向交流管理办法中也可以找到注解。办法中关于“培养使用”提到,接收单位需根据双向交流干部经历特长、性格特征等,针对性制定培养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其参与或负责重点工作任务。接收单位还将明确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对双向交流干部进行“一对一”帮带。同时,资阳市委组织部还把交流任职干部所在乡镇作为调研联系点,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帮助交流干部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同等条件下,双向交流干部将优先提拔任用。
双向交流任职的干部将接受资阳市委组织部和任职单位的双重考核,3年后,这些干部可进行二次选择。不适应交流岗位的干部将被“召回”,但不能确保原有的实职岗位。“因此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拟从资阳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交流任乐至县劳动镇党委书记的徐颖说。
据悉,自2012年资阳“双挂双派”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先后有6批次集中选派300余名科级干部挂职锻炼。其中,40余名挂职干部成长为县级干部,挂职干部已成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来源之一。此次,力度更大的双向交流效果如何,3年后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