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32101

有你在,脱贫不遥远

——四川盐源脱贫一线帮扶干部工作观察

www.gcdr.gov.cn (2019-05-1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核心阅读】

2016年,退出28个贫困村、减贫7392人;2017年,退出47个贫困村、减贫15935人;2018年,退出30个贫困村、减贫15499人,贫困发生率从19.1%下降到3.3%;2019年,计划退出17个贫困村、减贫12069人,实现贫困县“摘帽退出”……

这一串串数字,如同跃动的音符,奏响四川盐源县各类帮扶力量脱贫攻坚最强音。

战场聚合力

各级定点扶贫部门、对口援彝单位、各行业系统先后选派660余名帮扶干部投身盐源

5月的润盐大地,山青水绿,湖阔漪清,果木茂盛……满眼生机勃发。行走在四川盐源的山水间,处处可见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汗水、拼搏奋战。

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盐源县下辖30个乡镇,贫困村12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777人,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按计划,盐源县将于今年脱贫摘帽,要啃下余下的“硬骨头”,任务艰巨。

“我们已经脱贫了,我有扶贫经验。”“我就是彝区来的,能很快适应!”2018年7月,来自四川达州市通川区、泸州市江阳区、甘孜州泸定县等19个市州42个区县的205名干部积极响应四川省委号召,告别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远离家乡亲人,从全省各地转战盐源。

泸州市江阳区农业局干部颜华,55岁来到盐源,初到平川镇庙子山村时,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就是生活上的不适应。“三餐不定,缺少蔬菜,洗澡也没得地方,心理和身体都不适应。”

除了生活,帮扶干部们还得面对行路难。“没有公交,也没有足够的公车,进村入户走访,每天走路就花掉大半天时间。”为避免行路难耽误工作,田湾乡挂职党委副书记黄立华,自掏腰包买了一辆摩托车,作为进村入户的交通工具。

盐源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县内外各方力量的帮扶支持。自2015年以来,全国各级定点扶贫部门、对口援彝单位和各行业系统已先后选派660余名帮扶干部投身盐源。为最大限度发挥帮扶干部作用,盐源县坚持精准选派、一线倾斜、优化结构、人岗相适原则,122个贫困村帮扶干部多达460名,62名教师、65名医生等专业人才被分派到县乡村各级学校、医院。

一线炼尖兵

13名人岗不适的调整岗位,32名不适宜不胜任干部被调整撤换

“‘抓落实’APP,既能上传工作日志,又能交流信息、推送通知、上传问题,管理员在后台可以直接调阅、查办,方便快捷。”平川镇青天铺村帮扶干部罗仕军指着手机上的APP介绍,在平川镇,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时,都会用手机记录并上传日志。

为方便对帮扶干部的管理,2018年,盐源县将660余名帮扶干部全部纳入APP系统管理,工作信息定位上传、分级推送,每名帮扶干部的履职情况都能实时掌握。

如何才能让帮扶干部最大限度发挥作用?2018年8月,盐源县出台《关于统筹管好用好各类帮扶干部人才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意见》,明确帮扶主体职责。

——联系领导牵头负责联系村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工作指导,了解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帮扶单位参与指导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并提供项目资金人才支持。

——帮扶干部定期联系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摸清贫困户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帮扶工作队长分片联乡包村定期调研督导,在联系乡镇基础上,拓展联系片区,每月至少到所联系乡镇开展一次调研,每季度对联系片区进行全覆盖走访。

“帮扶干部是来攻坚的战斗队,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就是让他们主动融入、主动作为,与本地干部群众一起苦、一起累、一起拼。”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显萍表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提拔重用,不能胜任、不在状态的坚决调整召回。”

盐源县实行“季度评价、半年总结、年度考核”机制,建立个人实绩档案,将帮扶干部季度工作报告表、年度总结、表扬奖励、违规违纪情况等综合表现纳入档案。推行作用发挥“红黑榜”制度,聚焦帮扶力量到岗到位、履职实效等,由各级工作队记实管理、动态更新、逐级上报,并定期向派员单位反馈,作为帮扶干部评选先进、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今年1月,盐源县对帮扶干部工作运行、岗位匹配进行研判,13名人岗不适的调整岗位,32名不适宜不胜任干部调整撤换。

“在这个培训班上学到的东西可真不少,回去后一定尽快把先进的经验分享给其他村干部。”今年3月,博大乡几坡村驻村干部刘飞,在参加完脱贫攻坚帮扶力量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后,直言受益匪浅。

帮扶干部到岗到位后,盐源县分层分类组织“本土化”培训,经常性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政策、语言交流、业务能力等专题培训,全覆盖培训帮扶干部821人次。此外,利用微信公众号,盐源县推送县情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工作等信息,为帮扶干部搭建交流工作经验、加深情感沟通的平台。分行业、分类别开展的帮扶工作大讲堂、献计献策等活动,同样有力促进了帮扶干部扶贫业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户入户八看八问”“非贫困户入户六问”“帮扶责任人入户八步工作法”等帮扶干部的工作经验在全县推行。

激活动力源

培训贫困群众10874人,转移就业、劳动输出4000余人,实现总收入1.5亿元以上

“我承诺,自觉学习种养技术知识,管护好自家产业,争取早日脱贫。”2018年5月,树河镇麦地村组织开展“内生动力大激发”行动,20户贫困户主动作出脱贫承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盐源县号召帮扶干部帮助群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全面启动新型农民素质提升暨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用3年时间,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懂政策、懂法律、会经营、具有良好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新型农民,实现“培训1人、改变1家、脱贫1户”目标。

“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一个月能挣6800元,公司还买了‘五险’”。梅子坪镇马丝缧村贫困户沈什古激动地说,2018年8月,他参加完技能培训,前往对口帮扶的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找到了工作,人生从此改变。

2年以来,盐源县共培训贫困群众10874人,转移就业、劳动输出4000余人,实现总收入1.5亿元以上,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半夜两点蹲菜市场推销乡黑皮鸡枞菌;指导药材种植户种植中药吉梗;带领全乡第一书记到云南考察药材种植……”这是前所乡党委副书记张露霖的朋友圈,除了脱贫工作,几乎没有其他内容。

2017年底,来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保卫部的张露霖,挂任前所乡党委副书记。

“当地经济依靠传统的种植业,村民收入微薄;对经济作物的种植,群众意识和技术都很欠缺,这也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张露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为帮助前所乡寻找发展出路,张露霖和同事先后前往云南等地取经。回乡后,他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摸排调查全乡适合种植的农作物。针对产业发展薄弱问题,他主动协调县农业部门专家到乡实地指导,并拟定适合前所乡气候和地理特征的“农村药材种植与旅游特色种植”致富新思路,带动24户贫困户种植秦艽、吉梗药材近80亩。2018年,24户贫困户增收2000元至5000元不等。

像张露霖这样一心扑在脱贫事业上的帮扶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快速融入、转变角色,与贫困群众同甘共苦,当主人不当客人,当干将不当看客,既勇于挑重担、打硬仗,又注重找点子、理思路。

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波在协助分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主动作为,推动18个挂钩项目立项;盐塘乡坝窝村驻村队员张禄均开展破除陈规陋习的“四比四讲”文明新风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通过自身良好行为,影响亲友、邻居;官地镇4名帮扶干部依托菌类种植技术服务专家组,带领贫困群众种“小蘑菇”,点燃乡亲们致富“大希望”……

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一个个帮扶项目落地,一户户贫困群众脱贫。

“自从上级派了驻村帮扶干部,我们村建了特色农产品市场、生态蓝莓园,还帮助发展了家庭养殖、种植园,水、电、路、网通了,我们的腰包鼓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博大乡西沟村贫困户杨军夸起帮扶干部,如数家珍。

脱贫攻坚战犹酣。初夏的盐源县满目苍翠、生机勃勃。帮扶干部将继续在这8000多平方公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担当作为,不胜不归。

1.png

盐源县巫木乡巫木河村易地扶贫搬迁新村集中安置点。

2.jpg

3.png

2019年1月,驻村农技员在盐井镇太安村农民夜校现场教学点传授苹果嫁接技术。

4.jpg

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贫困群众通过划船等旅游服务增加收入。

从“一人援彝”到“全家援彝”

2016年8月,来自四川泸州市江阳区的干部罗莉,挂任盐源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分管爱卫、妇幼、地方病等工作,协助分管脱贫攻坚。

当时,罗莉的儿子仅5岁,在泸州市一家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就读。听说她要带儿子去援彝,同行的队友劝她:“子女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咋个还把娃娃送到条件差的地方去哟!”

外人不知道罗莉内心的牵挂。在盐源工作,她最思念的就是儿子。虽然条件艰苦,但儿子能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她心里踏实。

儿子初到盐源,就因感冒引发高原反应,脸蛋晒伤脱皮、嘴唇干裂。罗莉年近70的父母不放心,双双来到盐源帮着照看孩子。从“一人援彝”到“全家援彝”,罗莉把家安在了盐源,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帮扶工作中。

她带着区医疗扶贫团队40余人下沉到基层卫生室,对41个贫困村的卫生室进行全面查验,确保全部达到“有人、有药、有设备”。为给彝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她和区医疗团队帮助当地医院发展新技术6项,新开设5个诊疗科室,“一对一”签订师傅带徒弟协议42份,培训和交流基层业务骨干200人次,实实在在提升了基层骨干业务能力。

县卫生健康局还分别帮扶桃子乡桃子村和洼里乡庄房村两个深度贫困村,还有藤桥乡小学。罗莉带头和大家一起为桃子村、庄房村落实各类扶贫项目112项,还帮藤桥小学建起了食堂,盖起了图书室,修好了学生宿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校长请罗莉去看新食堂、新图书室,一定要她在新食堂吃顿饭,她告诉校长:“我也是母亲,孩子们好了,我就心安了”。

我们都信她

从盐源县城出发,盖租乡是到泸沽湖前的最后一个乡,今年37岁的盐源县委宣传部女干部曹衍美就在该乡三家村担任第一书记。

由于等靠要思想、村民矛盾纠纷多、对前任村干部有意见等因素,2015年8月曹衍美刚到三家村的时候,并不被村民认可。

怎么办?如何才能扭转村民的观念?

“决不能听之任之,不然工作无法开展!”曹衍美横下一条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于是,三家村的各种建设现场、茂密的松林间、陡峭的山坡上……处处留下了曹衍美的足迹。别人不敢走的羊肠小道,她随手抄起一根树枝就出发;半夜三更的时候,仍打着电筒坚守在工地上。信任在曹衍美的点滴努力中逐渐产生。

“2017年村‘两委’换届以后,曹书记带我去村9组,我没想到,这样恼火的地方还有人居住。第二次去的时候,我的脚都走抽筋了,曹书记一个累字都没说。”三家村支部书记泽春说起他的搭档,满脸敬佩。

在曹衍美和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三家村电通了、水通了、路通了、新房子建起来了,村民们的心“活”起来了。

村民杨拉初说:“曹书记人很好,不管是谁找到她,不懂的她就仔细给你讲,有困难她就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现在我们都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