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我国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的一篇文章,讲述愚公不畏艰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将山移走的故事。现在我们用“愚公移山”来形容一个人特别有毅力,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党砥砺奋进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愚公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要“一代又一代”地为之艰苦奋斗。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这为新时代培养干部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组工干部要拿出决战决胜的信心和舍我其谁的勇气,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做新时代“愚公”。
做“愚公”,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愚公家门口的去路,人们出行总是要绕远路,所以愚公下决心要搬掉这两座大山,这就是愚公敢想敢干的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目前已经进入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常有“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横在面前,组工干部要有“遇山开山,逢水搭桥”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担当,要有“求真务实,勇立潮头”真抓实干的决心和魄力,有了既定目标就立说立行,扬帆起航。
做“愚公”,根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念。面对妻子的质疑和“智叟”的讥讽,愚公不为所动,挖山不止,这是愚公遵从内心,不受外物影响的坚定信念。“千磨万击还坚劲”,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条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诱惑,组工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保持足够的定力,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坚定政治理想,补足“精神之钙”,践行使命担当。
做“愚公”,保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愚公深知仅凭他一人是不能将山移走的,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这个时代不缺乏“智叟”,需要的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愚公”。越是困难重重,越是荆棘满地,组工干部越应该有“愚公精神”,把“滴水石穿”的坚韧发挥的淋漓尽致,惟其如此,才能不负时代所望,不负人民所托。(文/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