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781464

达州市通川区:“硬政策+软环境”助推人才工作

达州市通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出台人才新政——《通川区人才激励办法》,提出28项突破力度大、竞争力强、含金量高的激励政策,以硬政策作为加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优化留才、用才环境,营造出良好的人才生态。

一是创新制定人才引育“硬政策”。《办法》通过安家补助、人才补贴、项目和平台支持等方式,持续引进和培育各类紧缺人才,全面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一是拓宽引才渠道。全职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最高可享受100万元安家补助、18万元岗位激励奖、50万元购房补贴等激励政策;柔性引进的优秀人才,除协议薪酬外,还可享受最高2万元/月的人才补贴;设立人才回乡绿色通道,达州籍急需紧缺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可随到随调。二是厚植育才沃土。重视本土人才留用,通过鼓励通川各界人士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开展“通川英才”表扬活动,促进通川各界人士成长成才;注重本土人才的锤炼锻造,畅通服务基层一线人才的晋升通道,扶持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同时,对成功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巴渠人才工作站等平台的领(创)办人,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三是创优人才管理。开展优秀人才入库行动,将全区优秀的教育卫生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一并纳入人才库管理,精准把握人才动向,确保每项激励政策获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二是精心营造栓心留人“软环境”。《办法》从住房保障、户籍办理、工商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人才服务措施出发,让人才轻装上阵,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一是工作服务讲效率。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优秀人才在户籍办理、工商服务等方面享受“一对一”服务,即时承办,限时办结。二是生活服务更贴心。保障优秀人才子女入学,坚持“对口安置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妥善解决配偶安置问题;保障人才住房,在通川工作的优秀人才最高可享受50万元的购房补贴。三是医疗保障更到位。在通川工作的优秀人才,在本辖区范围内享受预约、检查、治疗等诊疗“绿色通道”服务,享受每年最高5000元的医疗保健和体检服务。

今年以来,随着《通川区人才激励办法》大力推行和落实,通川大手笔引才留才、尊才爱才氛围更加浓厚,有力实现了外引“凤凰”,内育“栋梁”。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63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名,入选“通川优秀人才库”124名,为通川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高品质发展核心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