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尔康市针对部分选调生角色转变慢、身份与竞争力不符,部分单位重使用轻培育、以刚性制度留人却留不住人等问题,进行靶向治疗,坚持把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以常态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动态跟踪管理为重点,以强化激励使用为关键,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敢担当的选调生队伍。
第一、丰富载体精心“育”,夯实选调生成才基础
“教育培训是选调生成长的关键环节”,为此马尔康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针对选调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等实际开展提能培训。一是岗前教育“稳住心神”。在选调生到岗前,安排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通过“党校培训+现场观摩+体验教学”的方式,教育引导选调生提高政治站位、初悉一线情况。组织往届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开展“现身说法”,切实增强选调生的心理素质,坚定投身基层一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业务培训“快转角色”。结合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选调生参加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班、“藏汉双语”培训班、三农知识培训、干部在线教育培训等,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选调生攻读更高学位。同时,采取选调生“点菜”,市委“下单”的方式组织选调生参加个性化业务培训,促其尽快转换角色。三是岗位历练“多维提能”。按照“早压担子早成才”的思路,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结合专业背景、优势特长安排选调生通过到重点部门跟岗锻炼等“上挂学习”,到条件坚苦、矛盾突出村担任第一书记等“下村补课”、在原单位参与中心工作等“原地压担”,让选调生尽可能全面积累工作经验,掌握过硬本领,提高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健全机制精细“管”,加快选调生成长步伐
严格执行《四川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细化出台“管”的制度,形成市委组织部主抓、接收单位具体管理、市乡两级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一是建立“联系帮带”制度。构建接收单位1名主要负责人、1名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和1名优秀选调生共同帮带1名新到任选调生的“3+1”传帮带模式开展联系帮带,重点传授工作经验、方式方法,为新到任选调生答疑解惑、引导思想,并及时向市委报告选调生的重大情况,帮助选调生实现由优秀大学生向成熟基层干部的蜕变。二是建立“交流汇报”制度。制定出台《马尔康市选调生培养计划》,要求选调生坚持记工作日志,每月向接收单位分管领导汇报1次思想工作情况,每半年向接收单位和市委递交1份书面总结。每年围绕本职工作开展实践调研,并至少形成1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市委每年组织召开2次以上选调生交流座谈会,让选调生展示成果、交流经验。三是建立“跟踪考核”制度。坚持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选调生成长纪实档案,对选调生培养锻炼、工作实绩等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强化选调生试用期满考核、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全面了解和掌握选调生的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
第三、大力选拔精准“用”,拓宽选调生成才渠道
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用人理念,既重政绩,更看德才表现和潜力,打破隐形台阶,始终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一是广搭平台,“赛场选马”。坚持公平竞争选将才,积极拓宽培养选拔渠道,深入开展优秀选调生评选活动,鼓励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递进培养遴选,为选调生施展才华、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五年来,累计有20名选调生通过遴选成为递进培养对象。二是厚爱激励,“高看一眼”。坚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改善干部队伍来源结构、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推进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抓促。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评选先进模范、教育培训、考察学习、上级部门遴选公务员等工作中优先推荐选调生。目前,全市共有11名选调生当选代表委员,35名参加各类推荐。三是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立足“近期有准备、中期有培养、远期有储备”的工作思路,建立选调生后备干部数据库,丰富动议提名来源,为选调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先后选拔1名选调生到乡镇任党委书记,21名到乡镇担任副职,5名在市级部门任职。同时,向州级部门输送优秀选调生10余名,为选调生更好成长“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