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昌县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以强烈的危机意识突破聚才用才留才关键短板,有效破解人才难题,大力释放人才活力,推动人才队伍振兴,为如期高质量脱贫摘帽,加快建设丘区经济强县注入源头活水。
畅通引才纳才渠道,破解紧缺人才“引不进”。坚持统一招考“引进来”与赴外招才“走出去”相结合,刚柔并举,破解紧缺人才引进之困。优化编制“筑巢引凤”。创新编制岗位管理,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单列50个“巴山优才”专项单列编制,用于保障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搭建平台“聚智聚力”。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借智借力集聚紧缺人才。加快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省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建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企业研发中心2家,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9份。赴外引才“畅通渠道”。前往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公开引进工业经济、城市规划、金融管理、旅游开发等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7名,同比增长48%,其中硕士研究生10名,同比增长25%。
创新聚才育才方式,破解实用人才“育不强”。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大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完善人才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优秀人才跟踪培养。拓深教育培训“提才能”。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重点培训优秀党政人才、教师医生骨干、物流电商人才、农村特色产业带头人,分类举办各类主体班、专题班29期,累计培训各类人才6200余人次。拓展交流学习“开眼界”。加大挂职锻炼和赴外学习交流力度,组织420余干部人才参加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浙江大学和省、市委党校学习培训,选派22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11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赴浙江青田县交流学习。拓宽培育重用“增激励”。加强年轻干部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依托“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2000余人、电商人才200余人,评选表扬“双创之星”20名。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计划”,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人,帮助36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带动吸纳就业人口2.6万余人。
搭建励才用才平台,破解专业人才“用不好”。坚持以用为本,鲜明重品行、重公认、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全面调动专业技能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建立党政人才驻村帮扶、农技人才扶持产业、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机制。选派146名机关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派出农技人员300余人组成农业巡回小组,全覆盖指导全县产业发展;开展产业园区智力服务计划,选派15名引进人才到重点产业园区开展智力帮扶。加大人才正向激励。鼓励县内农业、畜牧、林业、水务、科技等涉农部门在编在职具有中高级职称、大专及以上学历或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形式离岗创业,同时允许兼职兼酬。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流动障碍,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并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去年以来,26名一线优秀干部得到提拔使用,15名年富力强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受市委表扬的优秀引进人才程闯、丁成杰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任职。
优化爱才留才环境,破解高端人才“留不住”。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真情关爱人才。建立完善人才机制。制定出台《平昌县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支持暂行办法》《平昌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发放引进人才安家补助和优秀高层次人才特殊资助100万元,增强人才获得感。强化人才联系服务。成立平昌县高端人才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带头联系2-3名专家人才,定期走访慰问,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大力推荐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或进入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增强人才荣誉感。着力营造留才环境。建成人才公寓162套,强化优秀人才安居保障,开通优秀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购房落户等绿色通道,千方百计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增强人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