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引领”,深入开展村(社区)干部建档工作“大调研、大走访”,为村(社区)干部考录选拔、教育管理、考核监督和激励保障等提供重要依据。
坚持调研先行摸清底数。成立村(社区)干部建档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对村(社区)干部建档的必要性、可行性开展调研,组织召开研讨论证会30多场,收集市县乡村各类干部的意见建议120多条,并针对村(社区)干部“三大一低”(基数大、流动大、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情况,对归档内容进行调整,对档案分类进行简化,制定《村(社区)干部个人档案内容及分类标准》《村(社区)干部基本情况表》,确定建立村(社区)干部综合档案及个人档案,实行一村(社区)一档,一人一卷。分别在七个县(区)选择经济发达、脱贫攻坚、少数民族等不同类型的乡镇先行先试,逐步全面推广。
坚持严审严管提高质量。立足于“全、准、实”做好村(社区)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审核工作。按照“个人填报、支部初审、党委复审”的原则,采取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收集涉及村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的材料严把材料入口关,做到材料真实有效、分类准确无误、装订整齐美观,实现村(社区)干部历史问题能说清、现实表现有证明、工作实绩有考评、个人信息有认定。下发《关于建立村(社区)干部人事档案的通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市县乡三级具体责任,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严肃问责,建立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建设进度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跟踪提醒督促,确保问题“不过夜”。
坚持立规提能稳步推进。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档案收集、鉴别归档、档案整理、安全保密、查阅借阅、档案转递、检查核对及档案设施维护等11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以及村(社区)干部档案定期更新制度,确保村干部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召开培训会、观摩学习、交叉督查等多种方式强化业务培训,全市共组织档案业务工作培训会52次,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市、县两级组织部先后80多次深入到基层单位进行辅导,及时解决业务上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政治坚定、责任心强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队伍。(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 豆春燕 任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