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彭州市坚持“市场竞争、绩效管理、风险防控、组织引领”四个导向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彭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实现功能转变。将8家国有公司重组整合成5家,分竞争性公司和功能性公司两大类,剥离国有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基本实现去平台化。整合后,各国有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重新确立主营实体业务,逐步由融资功能转变为实业经营,由做大资产转变为提升价值。目前,正在研究确定国经、统建、文旅、担保4家竞争性公司主营业务,将主要精力向开拓市场、争取项目、创造效益上转移,力求在市场竞争中提升项目建设和资源管理能力,加速自身市场化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进程。
以“绩效管理”为导向,优化薪酬分配。一是根据企业性质不同实施分类考核。对竞争性企业,重点考核其经营绩效指标和主业发展能力;对功能类企业,重点考核其融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和管理层选拔任用挂钩。二是根据企业人员层次不同实施分类考核。建立企业负责人任期激励机制,根据任期内企业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效益确定企业负责人薪酬,合理调节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在员工内部推行绩效考核,突出国有企业讲效率、重效益的特点,以能力、业绩为依据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并将企业负责人收入与职工收入挂钩,实行薪酬同增同减,保障薪酬分配公正性。
以“风险防控”为导向,提升监督能力。一是发挥监事会作用。在市财政局(国资办)成立监事室,设主任1名,成员若干。派驻监事室成员到各国有公司履行监督职责,改变过去监事会形同虚设、力量薄弱的状况,保证了监事会作用充分发挥。二是降低决策风险。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公司机构设置及人员管理的意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保证董事会自主决策的前提下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初步建立起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极大降低公司决策风险。三是优化监管体系。在审计、国资办、监事会监督的基础上,由纪委向各国有公司派驻专职纪检监察员,重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成了一种的多元化的监管体系,提升了监督能力,保证了国企干部廉洁自律、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以“组织引领”为导向,从严管党治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变更国有公司章程,将党的领导加入章程内容,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在企业内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企业董事长、党组织书记一般由一人担任,保证国有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二是强化组织建设。明确市财政局(国资办)机关党委是各国有公司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机构,负责对各公司党建工作进行指导、督促、考核。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人的培养、使用、教育、惩奖挂钩,倒逼党建责任落地落实。目前,5家国有公司均已建立基层党组织,配备党务工作部门和专职人员。
(中共彭州市委组织部 刘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