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3850326

兴文县“三个三”模式决战脱贫攻坚

www.gcdr.gov.cn (2016-03-03) 来源:四川党建网

兴文县委组织部

在扶贫开发冲刺期,兴文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采取超常举措,探索建立“三联三结三强”模式,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联”引领,打造扶贫“共同体”。一是联合组建党总支引领脱贫。将160个帮扶企事业单位整合整编,对应与5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组建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由帮扶单位科级党员干部兼任党总支书记,联合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今年,联合党总支落实支农惠民政策56个,帮扶贫困人口8560余人次;协调涉农项目资金1.1亿元,建设通村通畅公路80公里,实施13处集中供水工程和61处分散供水工程建设。二是联合组建工作组助力脱贫。为每个贫困村指派一支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任组长,帮扶单位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科技人员、帮扶企业负责人等为成员的驻村工作组,帮助贫困村解决产业、技术、医疗等急迫困难和问题。

目前,驻村工作组已协调项目420余个,争取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开展医疗救助2219人次。三是联合组建宣讲队励志脱贫。采取“县级宣讲团+乡镇宣讲队+村级宣讲小分队”的模式,围绕政策宣传、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整合全县力量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暨联合宣讲活动,不断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围绕“谈、评、传、学、帮”五个方面内容要求,广泛开展“致富奔康大家谈、勤劳致富比比看”活动,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勤劳致富责任意识。目前,联合宣传队开展各类宣讲1050场,县宣讲团精准扶贫宣讲覆盖全县257个村(社区),开展“勤劳致富大家谈”专题讨论活动72场次。

“三结”聚力,拓宽扶贫“致富路”。一是党员干部结对帮。充分发挥机关干部信息、政策、人脉等资源优势,从县乡两级机关单位选派2000余名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定点联系帮扶贫困户,帮助树立信心、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目前,全县帮扶党员干部已走访和宣讲全会精神及政策1万余次,帮助协调资金9000余万元。二是企业协会结对带。结合区域、地域等实际,全县59家企业协会与贫困村结成产业发展对子,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带领贫困群众建立农民专合组织8个,发展山地乌骨鸡、富硒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培育家庭农场10个和专业大户56个,辐射带动12500余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三是科技人员结对引。整合“五帮村”科技特派员,为每个贫困户选配1名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扶贫;采取“良种良法直接到田、适用技能直接到户、关键方法直接到人”的方式,每月开展1次以上技术技能培训,为贫困户提供实时产业政策和产销信息。目前,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6800余人次,提供产销信息1260余条,基本形成以养牛、养鸡为主和茵红李、猕猴桃为主的扶贫种养殖(植)主导产业。

“三强”保障,构建扶贫“惠民网”。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出台第一书记、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科技人员和联合党总支、驻村帮扶工作组、企业协会等7张责任清单,分别明确8项主要职责,确保各级帮扶力量和贫困村党员干部摆正位置、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扶贫开发按季度交账、定期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等3项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强化返贫控制。建立资金投入、项目监管、实绩考核和防止返贫四项机制,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编制完成2016——2020年10个扶贫专项规划方案,把贫困村、贫困群众匹配到“五个一批”规划,并安排不低于3000元/户产业帮扶资金和1000元/人的财政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村发展乌骨鸡、方竹等特色种养殖业,并配套至少20万元/年•村的产业发展资金;与银行、保险公司建立农村脱贫“政银保”合作机制,财政出资500万元设立脱贫小额贷款风险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整合全县干部力量开展“432”结对帮扶,实现扶贫开发“精确滴灌”。严格管理391名驻村干部,有效激活57个联建党总支功能,开展257个村级班子运行分析,选派57名导师“一对一”帮助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提升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健全责任落实、绩效考核、干部评价等扶贫考核机制和领导督查、巡回检查、资金审查等扶贫监督机制,构建级级抓扶贫的压力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