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应对“民工荒”问题推进我省劳务开发工作 ——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省委农办、川报集团召开用工短缺座谈会 |
今年入夏以来,广东、福建等地出现了用工短缺的问题。据有关报道,在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生产工人。福州、泉州、莆田等市劳动力市场均呈现求大于供的状况,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停产或开工不足。9月初,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后,“民工荒”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围绕这一现象的讨论也以极为密集的形式出现。从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到内陆省区,一时间“民工荒”成了经济热点问题,也引起了企业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云夏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民工荒”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局部性、结构性、短暂性用工短缺。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劳务输出的实现程度、效率与效益,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涉及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能否引导、处理好用工短缺问题,是对地方党委、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一个检验。“用工短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省体能型劳务输出仍占相当比重,缺乏竞争力。但是,全国不少地区用工短缺,又为我们开发劳务人才留下了新的空间。
云夏同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把握主动权,化挑战为机遇。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劳务人才结构。要加紧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创新机制和方法,引入各种社会力量,打造劳务品牌,把劳务培训和转移输出当作大事业来发展、大产业来经营、大工程来实施,尽快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智能型输出的历史性转变。二是要加强政府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成建制输出的比重,降低农民自发输出带来的风险。建立用工信息网络,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采取民工救助、司法援助等手段,保障农民工权益。消除政策性歧视,落实农民工在城市的“国民待遇”。三是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企业关注农民工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